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9-08-13 08:12郭晓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改进策略问题

摘 要:在“减负”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亟待研究的课题。而作业的科学设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弱化变式练习、忽略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强化、基本思想渗透、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改进策略,以此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数学作业;问题;改进策略

一、问题缘起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数学的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做数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要充分动手、动口、动眼。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减负措施,呼唤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了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性和有效性,对于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自身的经验,笔者选定了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希望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数学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现状调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弱化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变式训练

(1)基础知识梯度的训练不明显

通过课堂观察、统计,部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并没有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性,不能科学分层布置。

(2)基础知识作业形式单一

在现阶段数学作业的呈现形式多是表现在书面上,表现在非书面形式的作业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集中在数学课本、数学练习册和数学试卷上,而选择数学日记、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实践类作业所占比例非常少。

2.忽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很少涉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作业。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在合作型作业的问题中学生的选择中偶尔有和没有的竟然占到了总数的88.83%。通过以上的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忽略了合作型的作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活动经验的积累,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1.设计分层型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每个学生在数学这一学科中的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设计基础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注重设计变式题、综合题、应用创新题等。通过分层设计作业,一方面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不同知识层次的要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作业中有不同的梯度,让学生有了施展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正视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差等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想的效果,增加他们的信心,进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2.设计多样型作业,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规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因此,我们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例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选择的机会,同时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从多方面发现數学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

(二)注重基本技能的强化

1.设计动手型作业,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小学阶段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同样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应该多设计一些动手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看图、作图的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图形与几何的其他问题。

例如,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来学习认识平移和旋转,制作一个有格子的小板子,然后用橡皮筋制作出不同的形状,用另外一根橡皮筋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平移和旋转,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画出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在多次重复中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2.设计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

设计实践型的数学作业,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亲身参与性。例如关于家中水费电费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和家长配合完成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搜集数据,是对学生数据收集能力的考验,让学生对自己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设计作业,正是对自我学习的鉴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也使得学生意识到数学有用并且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注重基本思想的渗透

1.设计迁移型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先是学会数学本身的知识,然后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最终是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关于分数大小的比较问题,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是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相应的图形进行比较。

2.设计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数学的分类思想在数学思想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分类思想有着明确的规定。分类思想在数学的学习中也非常的重要,在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题时,学生只需要把问题归类,就可以快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例如,在已有的数学题后,让学生设计相关的案例。这样有了前面题目的模板参照,学生不至于毫无头绪,同时又给予了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

通过教师对题目的解析,学生可以自己发挥,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进行归类,从而设计出同一类型的数学题。这可以在开放的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分类思想,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3.设计生活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在内容方面涉及当今的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方面也很多。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作业的内容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用到生活中去,这是不可否认的。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关于买菜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跟着家长去超市买菜的作业。在这个作业的设計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自己设计条件,然后在设计题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展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自己设置的情景中想到知识并且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

(四)注重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1.设计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日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注重合作型的学习。合作型的数学作业有着丰富的表达形式,在这一目标的影响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家长和学生互动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培养亲子关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设计实验型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让他们进一步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构建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作业评价,是实现作业布置由数量走向品质的关键。因此数学作业的评价中教师要从丰富评价的形式、拓展评价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小学数学的作业中,除了采用等级式评价、小印章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以外,还要对每位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全面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其学习习惯或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并且,还可以通过撰写评语,对学生的好奇心、知识迁移能力、批判性思维、独立学习能力等数学学科素养进行定性评价,促使学生发扬优点、挖掘潜能、发展能力。

四、结语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其科学有效的设计尤为重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未来已来,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应对未来发展的能力和品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月芬.作业设计能力:未被重视的质量提升途径[J].人民教育,2018(13-14):58-62.

[2]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34.

[3]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5-91.

[4]郭华.留一块黑板:与顾明远先生对话现代学校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6-45.

作者简介:郭晓霞(1974.8—),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一级教师,现任职于青岛市实验小学。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改进策略问题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