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纠正对策

2019-08-13 08:12蒲红梅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

蒲红梅

摘 要:由于错别字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因此让学生熟练掌握错别字的辨析,在书写中避免出现错别字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纠正当今传媒及文字载体中的错别字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汉字特点;网络文化;规范用语

一、错别字在工作和学习中频繁出现,影响是巨大的,迫切需要减少错别字的对策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错别字,使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错别字的纠正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错别字的考核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字形、字音的判断以及写作中对错别字的扣分都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因此让学生熟练掌握错别字的辨析,在书写中避免出现错别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错别字却无处不在,这不利于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这种不良现象,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二、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一)当前社会环境下错别字出现频繁,影响非常广泛

对于当今学生错别字频发,甚至出现许多白字先生的情况,笔者认为有许多社会原因。

1.各种大众传媒中充斥着“谐音”,误导学生使用错别字

现如今的电视(报刊)中,时不时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谐音别字,有些广告词则刻意为之,故弄玄虚,严重误导学生,使本来尚处于识字阶段的他们认为谐音广告中的用词是正确的并加以使用。如“盖(钙)中盖(钙)”“咳(刻)不容缓”等。

2.部分传媒对易错字词使用不严谨,使学生无从辨别

有些电视媒体审稿不严谨,出现错误,却不及时更正,经传播后学生就认为是正确的,纠错时反而把电视上说的作为其认为正确的理由,殊不知电视上说的也有错。例如故宫错别字事件——故宫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其中“撼”字是一个明显的别字,正确的应该是“捍”。若非网友指出,岂不又是一个人为的错别字。

3.网络文化的不规范发展壮大了错别字的规模

如今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字词,如“囧”(jiǒng)“勥”(qiáng)等。这些文字的使用没有规范,人们随心所欲,在语文教学中被认为是错字,却被广大新时代学生广泛使用,无疑是在壮大错别字的规模。

(二)从客观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错别字出现的情况和成因

1.汉字的基本特点为错别字创造了生存空间

汉字形状变化多样,复杂,如“已,己,巳”“买,卖”“凹,凸”“悔,晦,诲”“辩,辨,辫”“戍,戊,戌”“拔,拨”“幸,辛”等字体本身就难以区别记忆。

2.文字输入技术为错别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现行的电脑汉字输入法有联想的功能,有时即使输入错了拼音,也能输出正确的字,久而久之众口铄金,认为错的读音是正确的,受此影响的人不在少数,更增加了这些错误的“正确性”,难以改正。

(三)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错别字的成因

1.初中生对新汉字的学习与小学生不同,缺乏反复记忆

小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常常采用反复书写记忆的方法,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却被广大家长所不齿,而当学生升入中学,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反复记忆这种费时的方法也不被采用,导致学生新接触的生字往往记忆得似是而非,产生错别字。

2.学生课业量大,忽略错别字,得过且过

面对学生的作业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业没有低年级学生的一笔一画那样的工整,多了许多龙飞凤舞的字迹,在这样的书写方法下,许多因笔误而产生的错别字也日渐增多。

三、常见错别字的纠正思路及解决对策

(一)思路

1.让学生认识正确书写汉字的重要性,对网络新字、新词持谨慎态度

人们常说字是人的门面、字如其人等,可见把字写得规范、美观是何等重要。但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已习惯了敲键盘,打印资料,越来越忽视自己的文字书写能力,让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奉劝大家一定要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不说人人都当书法家,但一定不能愧于我们这个民族。另外,绝不能把网络新字、新词当成一种时尚,不加选择地滥用,造成新的混乱。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汉字这一音、形、义三者一体,密切相关的表义文字,往往是错一个字就有可能使整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全篇文章都面目全非,在现实生活中因错别字、谐音影响一个人前途与命运的事情比比皆是。曾有播音员将河南漯河播读成“累河”,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联系生活,找规律,巧记容易写错的字

有些字学生容易写错,采取一个字一个字死记的办法来纠正,既枯燥无味,效果又不好,如果采取一些巧记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根据汉字音形义的特点,编一些“顺口溜”,如:“已半,巳满,不出己”,根据它们封口的程度来区分“已,巳,己”的读音。“戍,戌,戊”这三个字不要说学生容易弄错,相信连老师也容易搞错,但用“戍(shù)点戌(xū)横戊(wù)中空”的歌诀来记,音、形全都记得牢。“心里想水就是渴,渴渴渴,三點水;张开小口才能喝,喝喝喝,口字旁。”“辛苦一点”就是“辛”,“幸福十分”就是“幸”。这样很快就分清了。“穿(川)流不息”(括号中为正字,下同。)川对穿说:我是一条河流,又不是澡堂子,怎么来来往往的都在穿衣服?“自抱(暴)自弃”暴对抱说:真是一个傻瓜,竟想把自己包起来扔掉!“纸”我对学生说:“纸是雪白的,加上一点就弄脏了,这一点千万不能加。”比如区分“买”和“卖”可以把上面的“十”当做钱,买东西要花钱,如没了“十”,是“买”;而卖东西得了钱,就有了“十”,就是“卖”,从意义上辨别就分清了。对“凹,凸”这两个字可以利用它们的字形特点来识记,高出来了就是“凸”,低下去了就是“凹”。“拔,拨”我们可以这样记:拔河的时候要取胜,就需要朋友多一点;打电话时人们拨了电话号码,声音就能发出去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把“拔”“拨”搞错了。“泉”我让学生明白它是跟水有关的,所以下面是“水”。“武”学生容易多一撇,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汉字知识:“武”字是由“戈”和“止”组合成的。小篆的写法与隶书类似,楷书把“戈”的中间那一撇改成一笔长横,再把上头的一横缩短,并向左移动不让它跟一钩相接,这是“戈”的变形;下面的“止”没多大变化,结果就成了“武”这样的写法,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再在钩上加一撇了。还有像“步”下边写成“少”,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对于音相同,意也相近,如把“照相”“画像”“摄像”“销声匿迹”误写成了“照像”“画相”“摄相”“消声匿迹”,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工夫去记忆。

3.识字教学必须遵循与读写训练相结合的规律

识字是为阅读和写作打基础的。字词只有落实到文章中去,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不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词句,就不能把握词句的确切含义,比如“功夫”和“工夫”,说“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指本领)就用前者;说“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指占用的时间)就用后者。因此,字词教学中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学用结合的有效方式。这样才能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4.提高对错别字的鉴别能力,让学生在“渔场”中自由成长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只把错别字圈出来,而不像以前那样直接改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订正。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同桌间互换作业,开展找错别字的竞赛,以查找多者为赢家。找出错别字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错别字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更正。可以让学生用该字组词、造句,以便加深记忆。易错字和容易写别的字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统一订正,一边强化学生记忆,如“晚上”的“晚”右边写成“兔”,“舞蹈”的“舞”上边少一点等;把“艰苦”写成“坚苦”,把“已经”写成“以经”,把“绝对”写成“决对”,等等。

(二)解决对策

1.学生制作自测手册

错别字中,最困扰人、最使人尴尬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正确实际上却错了的字。因此,给自己制作一本错别字自测手册,随手翻阅,是减少错别字的好方法。

首先,收集易错字。将自己、他人学习、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使用中遇到的容易出错的字收集起来。

其次,纠正错别字。正字与正音是分不开的,因此,手册应设正音与正字两部分。正音的内容,即容易读错的字,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念别字,还包括多音字、难读字以及其他一些易错字的正音。正字的内容,除了容易用错的字,还应当包括容易写错的字以及笔顺。将这些易错字分门别类整理起来,并把每一页内容分为两半,左边为易错字,右边为正确答案,时常对照检查,日积月累,错别字就会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

2.多种措施强化记忆

为了能达到对汉字音、形、义融会贯通,脱口而出,挥手而就的程度,最重要的还要进行强化练习,加强学生对字形的整体认识与表象记忆,通过正反对比,克服习惯定式的影响,强调字形、字音、字义的相互联系,通过对同音字的比较,引导学生分化出不同义、不同形的同音字,借以消除相互间的干扰。

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字词的教学,如学习一篇新课文,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文中的生字,通过查字典弄懂这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并标注在文中,在教授时,教师再强调重点的字词,尤其是学生容易写别的字。

针对这类字词,教师应结合词语的意思给学生讲解、辨析。

其次,要反复听写,以一课或一单元为单位,教师可在课堂上听写,也可同桌间互相听写;之后,学生对照书本批改,或同桌互改,教师调查统计,出错频率高的字再统一讲解。这样,学生的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

另外,對于易错字,我们还可以制作成卡片,随时翻看,加强记忆。

综上所述,对中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日益严重的现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各传媒、文字载体以身作则,创造良好规范的汉语语言环境,教育工作者切实做到望、闻、问、切,标本兼治、溯本清源,才能对症下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最终还汉语言一个健康规范的形体,也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错别字在社会上的流传,从而形成人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使汉语言文化万古长青!

参考文献:

[1]赵运昌.中学生错别字正字手册[M].新蕾出版社,1991-04.

[2]成玲.常见错别字手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张育泉.常用正音正字手册[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0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完善路径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互动探析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及行为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发挥网络文化对高职生思想行为正面引导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