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丽 姚芳
摘 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就是其实用性的体现之一。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有助于扭转现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语用视角下的低段阅读教学可以从明确学段目标,坚定生本意识,注重欣赏体悟,灵活积累运用四个方面来设计。
关键词:语言运用;低段;阅读教学;葡萄沟
一、何为“语用”
“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把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既有通俗性又有科学性。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满足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为何“语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讲到“课程性质”时又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在一次采访中也这样说到:“2011年版‘课标出现频率最高关键词是‘运用。‘运用是根,‘用是学的终极目标。‘运用体现实践性,‘运用才能接地气,服务于学习与生活。”语文课程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评价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因此只有更加注重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说写的倾向,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有助于提高运用语文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语用”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中全面落实。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在语言运用视角下努力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灵活运用,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很有用的。那么如何来设计呢?
(一)明确学段目标
吃准年段目标,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老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训练重点。
1.低段识字写字
2011版“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低段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识字、写字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等方面予以保证。要打牢识字、写字基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选择了《葡萄沟》一文进行展示。现将这两位教师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摘录如下:
A教师:通过读一读、比一比、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本课“沟”等12个生字,读准本课新词,通过观察、比较来正确书写“密、蜜”。
B教师:通过各种识字方法会认“沟、疆”等12个生字,能区分“密”和“蜜”的不同并会写。
两位教师对低段识字教学的目标把握还是比較到位的,目标中还能体现方法。通过比较,显而易见后一位教师对写字教学的目标表述相对模糊。
2.低段阅读理解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阅读理解的重点在于对词语的理解。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表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词句中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于这一点两位教师是这样来定位的。
A教师: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片、课文,理解“五光十色”“这时候”“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
B教师则没有具体描述如何理解课文中的难词。一堂课下来就识字写字这一目标而言,A老师上得更轻松,学生也学得更扎实,也就是说A教师的目标达成率更高。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将自己所教年段的语文教学目标烂熟于心,做到高段不缺位、低段不越位,真正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二)坚定生本意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明明知道却装作不知道,懂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忽视了对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这样以教师意愿主导教学,难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低段识字教学而言,尊重学生的识字基础和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创造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举措。
(三)注重欣赏体悟
对于低年级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应重点抓好词语、好句式,学习迁移运用。教师要通过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加强体验,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品读、精读文本语言。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扎实有效。
无疑“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段话是《葡萄沟》的精华所在,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点很多。
笔者收集了很多资料,发现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五光十色”时是这样做的: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的葡萄啊!瞧,这叫一大串,这也是一大串,一串串葡萄就是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请你们快速把葡萄挂到葡萄架上。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看看,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葡萄?
生:五光十色。
师:五光十色,形容——
生:很多的颜色。
师:我这还有一个词。
生:五颜六色。
师:那课文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它也是指葡萄颜色多呀?而是用“五光十色”呢?自己读读,有什么不同?
生:五光十色是什么颜色都有。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五颜六色,颜色还不够多。
生:五颜六色比五光十色少,五光十色是十,五颜六色是六。十比六大。
师:老师告诉你,这里的“六”“十”不是指真正只有六种颜色,十种颜色,而是都指颜色很多。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哪儿不同?
生:“颜”和“光”不同。
师:给“光”组组词看。
生:光明、阳光、光亮、金光、金光闪闪……
师:我们这里的光指什么?
生:亮光。
师:哪来的亮光?
生:阳光。
师:阳光一照,葡萄就发光、发亮,就像——
生:一个个珍珠。
师:像珍珠,像玛瑙,这样的葡萄不仅颜色多,而且——
生:会发光。
师:会发光,不仅写出颜色多,长得还好。这就叫——“五光十色”。
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点拨。在教学的过程中窦老师没有直接解释“五光十色”一词的意思,而是给“五光十色”找了一个近义词“五颜六色”,通过比较把学生的关注点集中于“光”一词,再来引导孩子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引导过程中,窦老师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请学生用“光”组词语,通过比较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对于这个词语学生想忘也忘不了了呀。
(四)灵活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有的文章展示的是它的结构美,有的文章渗透的是它的写作手法,有的文章是汇集优美词句的好范文。小学低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字词为主要任务,重点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式,用课文里的词语说话写话,用常用句式说话写话。课文中的好词要及时进行消化,学一点用一点,才能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1.背诵积累
就《葡萄沟》而言,本次汇报课上的两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背诵“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A教师通过个别读,理解“五光十色”后读,看图读,最后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背诵。B教师在让学生感受葡萄的“五光十色”后,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引读等方法最后达到积累背诵的目的。
2.迁移运用
在进行词语运用的训练时,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运用的情境。汇报课上A教师的书写指导特别值得我学习。A教师把本课时要写的生字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余杭有个地方叫山沟沟。到了夏季,山上到处是茂密的枝叶,树上挂满了蜜梨。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留在那儿吃蜜梨了。”这篇日记可谓独具匠心,至少传递给我们三个信息:(1)巩固识字;(2)突破难点——区分“密”“蜜”;(3)词语教学与生活结合。这位教师具体是这样操作的:A教师先用PPT出示日记,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第二步从字形、字义上比较“密”与“蜜”的不同;第三步出示“甜( ) 保( ) 蜂( ) 秘( )”选词填空加深印象;第四步指导书写;最后把词语再次放回日记中巩固识字和字义。这样从积累到运用的训练过程简洁明了,水到渠成。
最后,我们不妨再重温一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论述,叶老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來定位,就是表明在语文教学中一切的语文学习都要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根主轴,这个核心。从低段开始,遵循“学生心理特点”抓住“语言文字运用”,展开阅读教学,笔者相信我们会在“语言”这条大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顺,孩子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周国华.崔峦谈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阅读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