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园
摘 要: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而且他们的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并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体校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以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程活动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分析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弊端,并分享了在体校初中生英语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策略:一是趣味引导活动,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竞赛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三是小故事表演活动,提升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程活动;体校;趣味引导;竞赛化;故事表演
体校初中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英语教师,我曾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我认真分析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发现课程标准中建议我们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提升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在英语活动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种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程活动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活动教学法在体校初中生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一是趣味引导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竞赛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三是小故事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体校初中生英语教学中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以知识的传递为主,因此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效果都不理想,而且还严重挫伤了教与学双方的兴趣。下面我们来简单阐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首先,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英语学科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关注音标、语法,强调要大量记忆单词和词组,必须把某些篇章背诵下来,教与学的方法简单枯燥。即使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也是说教式的,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学习音标、语法、单词等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其次,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导,成了教学的“主角”,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了“配角”。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了过多过强的知识训练,接受了过多过强的规范化教学,结果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第三,忽视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大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使很多学生都产生了厌学情绪。
对于体校的初中学生来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无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愿望,使英语课堂教学“寂静无声”,真正成了“哑巴英语”。学生进行英语实践的机会少,因此在表达交流方面几乎成了低能儿。最终导致体校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研究过体校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学习规律之后,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活动教学法脱颖而出。我对活动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活动教学法在体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二、课程活动教学法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趣味引导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走上讲台会直接宣布新课内容,这种“开场白”有一种“知识横空出世”的感觉,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利用活動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从而有效发挥了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中的相关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造纸术》的部分内容。对于体校的学生来说,这种集声光影于一体的课堂导入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o invented paper first?”并要求学生结合动画片内容来作答。有的学生说:“Cai Lun invented it in Han Dynasty.”当学生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将新课内容植入到教学当中来,这时我抛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What is it made of/from?”学生则沉浸在了师生一次次的互动问答当中,从而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词句内容。接下来教师还可以组织“Guessing Game”的英语“猜一猜”的小游戏,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个学生用英语说:“He is wearing a red and white coat.His coat is made of cotton.”然后让小组成员猜猜这是在描述谁。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因此一个个都兴味盎然。由于学生都对猜的结果充满了期待,因此小组合作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反复使用“It is made of...”等句型练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体校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设计导入活动,设计出的导入活动要具有趣味性,要选择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话题,要与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相结合,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活动。此外,采用活动教学法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要关注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否则仅仅图个热闹而没有实效性的活动是不足取的。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态时,为了活跃气氛,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猜猜猜”的互动游戏。活动中一个学生做出投篮、射门等动作,然后另一个学生用上节课学到的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来做出回答。学生只顾着观看同学的“表演”,忘记了使用英语来回答,有的虽然用了英文,却错误百出。虽然如此,教师还是不断地让学生继续做出各种动作,虽然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高。但学生却没能通过这个活动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在使用活动教学法时,要以是否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基准开展趣味引导活动,而不是为了热闹而变成形式化的活动教学。
(二)竞赛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体校的初中学生相对于普通初中的学生而言,更富有竞争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争强好胜这一心理特点,根据英语教学内容组织竞赛化的活动。在竞赛过程中,通过营造紧张的氛围来影响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思维、勤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如对于人教版初中英语有关语法知识方面的重点难点,如果只是像传统英语课堂教学那样进行“灌输”,学生一定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使教与学的效率下降。为此我们可以研究不同语法知识的要点,设计一些考查语法的试题,然后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巩固语法知识。由于采取的是小组团队竞赛的形式,在竞争的氛围中,每组的组员都会为了集体荣誉而加倍努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法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来。在比赛结束时,教师可以邀请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同学讲解常见的语法类错误题。这种在活动中学习的方式比教师灌输性的知识讲解效果要好。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又如在教授了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后,在复习单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单词接力比赛。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人数相等,大概四名学生一组。接力规则是:每组同时派一名同学同时在黑板上写出与职业有关的单词,如果这个学生写不下去了,接下来就由第二个学生接力,以此类推,然后是第三、四名同学接力。最后以哪组写的单词最多、正确率最高为衡量输赢的标准。
(三)小故事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体校的学生大都活泼好动,因此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组织一些表演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为此,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内容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再进行分角色表演,以此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
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相关内容时,我就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表演的活动。在故事表演中,学生走进了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运用谈话交流的方式,反复练习与“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相關的问答语句。在对话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丰富多样,从而有效培养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近年来,我将课程活动教学法运用于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已由一种负担,变成了一种快乐的学习生活。课程活动教学法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增强了英语知识巩固的效果,等等。在体校初中生英语教学中运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活动教学法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以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活动在体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活动教学法在体校初中生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一是趣味引导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竞赛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三是小故事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希望本文能给相关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施卓婷.提升初中体校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8,18(7):67-70.
[2]刘美玲.浅谈体校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93.
[3]施卓婷.体校英语课堂应从“心”出发[J].文教资料,2017(6):225-226.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