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因此,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分组实验,获取最大探究成果三方面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的基础薄弱以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增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其策略的研究,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这意味着如果能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必然能够自发地对所学知识展开实验探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境中渗透的物理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注意力集中到物理实验中,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物理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摩擦现象产生的原因,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极为重视情境创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上课后,我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做了一个小实验,也就是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受。与此同时,我还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从而将学生顺利带入到探究摩擦力的情境之中。在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随之与学生一起就其产生的原因展开讨论。有些学生提出的是教材中的猜想,有的学生则思维活跃地提出了其他猜想,但都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诸多方法中,能够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搭建台阶的有效方法便是借助问题的提出,引领学生进行猜想和探究。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实验性,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此,问题不应过于容易,也不能过于困难,否则都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考虑到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考虑问题的启发性、导向性、探究性,同时还要保证问题具有价值性,如此必然能够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中。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考虑到学生都亲身接触过浮力,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因此,上课之后,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多份小桶水、橡皮泥、金属球、胶水瓶、弹簧秤等实验材料,并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邀请了几位学生来进行实验。在做好前提准备后,我要求大家在做实验之前先猜测一下“浸在液体中的金属球和胶水瓶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结果。随着该问题的提出,学生纷纷对其展开了猜测,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实验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实验探究效率。
三、分组实验,获取最大探究成果
由于物理实验较为严谨,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确认,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来进行,以确保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从而获取最大的探究成果。分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平衡小组中的力量,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小组成员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到小组内部任务的分配之中,使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进而發挥出自身的最大能力,促进实验探究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串联与并联”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并学会动手连接和画图,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因此,上课后,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随后为每一小组分发了一份实验材料,并通过示范实验带学生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在这一基础上,我随即指导学生开展了实验。而学生也在沟通与交流中确定了实验实施的步骤。为了发挥出分组实验的优势,并获取最大的探究成果,我还针对不同小组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别进行了集体引导和个别指导,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了该课知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主投入到物理实验过程中。因此,教师更应该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与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超美.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张军喜.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8(3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