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的困境及其破解

2019-08-13 08:53张亚苏超举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主体性

张亚 苏超举

摘   要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和谐生活建立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以及形成平等、民主意识有着一定的影响。当下,学生參与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仍存在一定的阻力,其中包括教师单一主体评价观、学生身体之困以及课堂环境的束缚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树立多元主体评价观;其次,学生要重塑身体,包括睡眠时间的归还以及学生身份的认同与学生参与具身性的平衡;最后,重塑课堂生态环境,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物理、文化环境。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 主体性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关键途径。然而,实际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仍然存在相当的阻力,导致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真正实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及价值,分析了当下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改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不足的局面。

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与价值

1.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佩斯提出的“努力质量理论”认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越努力,那么学生所获得的参与体验就越多”[1]。丁托的“整合”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取决于学生在与他者交流和共享时能否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2]。斯蒂金斯认为,“让学生深入参与到课堂评价,并在信息搜集和共享过程中成为成功的学习者”[3]。此种类型的定义将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参与指向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莫尔特克认为,“在持续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决策中以及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为特征”[4]。法契科夫认为,“课堂评价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就意味着一定要赋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力”[5]。

可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包括两点:第一,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第二,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是其深度学习的一部分。从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方法,更是一种目的。

2.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

(1)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将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投入到评价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在其中主体地位的凸显,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明了评价活动的目的以及评价活动要达到的效果,使学生对评价活动有一种掌控感,而不是排除在评价活动之外。斯蒂金斯认为,“优秀的课堂评价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清晰可行的学业目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在更少的时间里获取关于学生学业更有效和更准确的信息”[3]。马克斯认为,“学生参与和学生学业之间有正向相关性。即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学生,其学业水平往往也较高”[6]。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体现学校教育民主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向学生传递平等、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和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其中,自我评价最能代表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7]可见,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自我意识,尤其是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据福瑞克斯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参与包含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且这三种参与类型是相互融合的”。那么,学生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努力使自己真正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并学会进行自我评价。这里的真正参与不仅指行为上的参与,更是指学生情感上的参与。其情感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情绪上的反应,对老师、同学以及教育活动的态度等。因此,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学生更能体察到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

由此可看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价值体现在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平等、民主的意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困境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的重要路径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阻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

1.教师单一主体评价观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响和固化的科层管理体制的束缚,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包括感觉型、比较型和结果型。”[8]感觉型是依据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主观感受,易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形同“鸡肋”;比较型把课堂教学评价进行量化比较;结果型则只看重学生在重要考试中的成绩,致使教师认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没有实质性意义,这样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但在实践中,首先,教师关注学生的维度是片面的。在现有的评价机制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智力,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这些都可以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其次,教师学生观概念与实践相分离。教师大多确立新课改理念,但是现有的大班教学、量化测试等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坚定地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如遇到师生间在评价上产生的分歧,教师很可能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学生。最后,教师本身的特征,包括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将对学生的观点产生负面的影响。

2.学生的身体之困

(1)学生参与的体能不足。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简称《标准》)明确强调,“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家校合作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睡眠时间不低于9小时”[9]。然而,根据中国青少年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接近6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睡眠不足导致学生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就成为无稽之谈。

(2)学生参与身份的缺失。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中明确说明“学生身份,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使学生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但就在课堂教学评价这个领域内,教师、家长与社会对学生身份的认识和要求依然有较大的分歧,导致对学生身份在认知上无法达成共识,阻碍了学生在教育中主体身份的落实。

(3)学生参与具身性的失衡。具身性主要是指理性与感性、身体与精神、思想和行动之间的整体关系。学生参与的具身性是指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经验与结果和期待与要求之间维持动态的平衡。学生参与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协同”使得学生参与表现出内生的具身性。但在实践中,学生参与的具身性却是一种失衡的状态。由此,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成为被“规训”对象,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期待与外界要求不一致。

3.课堂环境的束缚

在教育领域,环境不仅简单指我们生活周围的自然的或者人为的事物状态,更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10]。课堂教学评价环境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影响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在这里,课堂教学评价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空间环境和心理-文化环境两种。

(1)物理-空间环境的束缚。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座位的序列化。亚当斯和博尔德研究发现,这种纵横排列模式会限制学生参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室正中一条线上的“活动区”。另一方面体现在物与物的关系。课堂中的讲台与课桌之间是联系最为紧密的,此二者构成了当前传统课堂空间的布局。其中,课桌作为课堂空间布局中最重要的因素,课桌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它的数量、位置以及形制。传统课堂中大数量的课桌、拥挤的布局以及固定的形制都会束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评价。

(2)心理-文化环境的束缚。这里的心理-文化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声音能否被“倾听”,尤其是能否被教师“倾听”,更具反思意味的“倾听”是教师在倾听学生之后的反馈。但在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学生的声音表现出两种极端化倾向:小学阶段的“嘈杂”和中学阶段的“静听”。而教师“倾听”则体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即对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倾听,相对忽视了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倾听。这种文化环境的实况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更变相地成为了一种束缚。

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困境的破解

针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应从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等角度来解决。

1.转变教师观念: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发展是多元、全面的,对学生评价方面的多元化也决定着评价主体不能仅限于教师自身。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重新审视和反思学生仅仅是处于评价被动地位的观念,转变其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使自己的评价理念更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视为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一员,而教师更多地担任引导者的角色。

2.重塑学生身体:关照身心耦合

(1)学生睡眠时间应当得到保证。根据《纲要》和《标准》中的要求,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学生发展主体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第一,教育职能部门应深化改革,尤其是评估管理体制和评价方法,使管理和评价做到人性化和科学化。第二,学校管控校外环境,美化校内环境。管控校外环境主要是针对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等的监督;美化校园环境一方面是要校园设施等“硬环境”的美化,另一方面是加强校园文化等“软环境”建设。第三,家长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身体观。

(2)保证学生身份认同的一致性。学生身份认同的一致性应从学校层面和生活层面来进行。在学校场域中,学生身份的彰显是通过学校场域中和其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中体现。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使其真正地发挥主体性作用。学生参与也是对参与身份的认同。

(3)确保学生参与具身性的平衡。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具身性指的是学生在该活动中能够将自身的身体与课堂教学评价环境相融合,使其身体或者语言的表达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出内心的真实意愿。学生的身体意识规定着与其相符的身体能力和行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和行为,不能只是简单地纠正其身体行为,还要将注意力转向提高学生对其自身身体感受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3.重塑课堂环境:以倾听为中心

(1)重塑课堂物理-空间环境。“如果课堂的物理-空间环境的布局对应上相应的学习情境将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7]可见,课堂物理-空间环境同样具有教育性和可塑性。现今课堂物理-空间的“蛋篓化”布局,阻碍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因此应打破传统的“蛋篓化”布局,塑造一个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物理-空间环境。如马蹄型、圆型等物理-空间环境,这些课堂的物理-空间布局是依照领域原则和兴趣原则进行安排,有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

(2)重塑心理-文化环境。构建“行动倾听”的课堂心理-文化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这种“行动倾听”主要是指教师尊重并呼应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显性和隐性的声音,留意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原有的观念,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其新的观念。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回應学生参与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如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才是完整的。

参考文献

[1] Pace C.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M]. Los Angele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1984.

[2] Tinto V. Leaving College: 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 斯蒂金斯.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刘彩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 国家教育百科全书[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5] 李静.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

[6] Marks.H.M.Student engagement in instructional activity:Patterns in the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year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0(37).

[7]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朱国荣.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16(0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Z].2017-12-05.

[10] 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张亚(1990-),男,安徽阜阳人,渤海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苏超举(1993-),男,河南商丘人,渤海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主体性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