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组织振兴必须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

2019-08-13 03:42彭雷
唯实 2019年7期
关键词:乡贤村干部村级

彭雷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组织涣散薄弱,乡村振兴就会步履维艰;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方能蹄疾步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村书记是村“两委”的“班长”,处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目前苏北部分县区较大程度上存在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待遇偏低等问题,笔者深入苏北部分县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对乡村振兴中的组织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

一、融入日常不够,要履职尽责,注重干部梯队建设

长期以来,受考核指标唯GDP的影响,乡镇党委书记更加注重抓经济建设,而在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方面,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财政数字、招商引资等显性政绩,考虑村干部后备队伍梯次发展的精力明显不够。调研发现,一些省定经济薄弱村资源匮乏,发展无思路、增收无门路、农民无出路。村书记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责任意识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能力与职责不相适应、地位与作用不相适应、状态与形势不相适应。甚至有少部分村支部书记对发展新党员有抵触情绪,害怕年轻人抢位置。有的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不大,特别是农村空心化背景下,村里年轻党员少,要求入党的年轻人更少,如果不是村干部,基本上很少有人要求入党,村书记的选人范围无形中被缩小。办好农村的事,要靠一个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工作重点。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新定位,严格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恒心和耐心,不断增强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凝聚力,从源头上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乡镇党委书记要将建强村级干部队伍,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着力抓好村级党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两支队伍建设。不能到换届的时候才想起来选人,要把功夫用在平时,真正做到抓在平常、严在经常、融入日常。在工作中广泛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培育能够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坚群体。

在工作上,要纳入考核。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措施对路是前提,落实责任是关键。在区县对乡镇的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中,要明确乡镇党委和党委书记抓村书记队伍建设的具体指标,并适当增加考核权重。在乡镇对村的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中,要明确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和村书记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具体指标。一方面,要对用人失察的乡镇主要领导追究责任,对工作不履职尽责的村组干部及时调整更换;另一方面,要对用人得当的乡镇主要领导和年终考核优秀的村组干部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通过奖优罚劣,提升农村干部队伍活力,奖励经费可由區县财政统筹解决。通过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抓住重点对象,做到奖惩分明、落到实处,压实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书记后备人选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形成县、镇、村三级书记共抓村书记后备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

在管理上,要形成机制。党的根基在基层,基层的关键在支部。基层党支部建设只有形成常态机制,才能将工作做实做出成效,赢得群众、党员和党组织的认可。乡镇党委要制定好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管理措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决防止村级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要时刻牢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在落实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教育引导普通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做到“没有职务有任务,没有报酬有责任”,通过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号召力。

二、村情干情不同,要适度统筹,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连云港专题调研时,笔者曾进行了一组数据对比:过去,一个村平均2000人左右,家庭成员都在家,村里人气很旺;现在,3000人的村很多,有的甚至5000多人,但年轻人大都外出创业,人口多的反而成了空壳村,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和儿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能人”“土秀才”和优秀党员外流,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不足,有的村书记长期包唱“独角戏”,甚至“超期服役”,许多地方都出现选拔村干部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如果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农村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村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村书记及其他村干部的要求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要走好选拔路,让年轻人有舞台,老同志散余热。不少村支书反映,现在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手机上做报表、电脑上收文件都需要脑子活的年轻人。对此,要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中有意识选拔培养村干部苗子。对选拔年轻村干部,要走“区县统筹、镇街管理、社村使用”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路子,打破身份、行业和村域界限,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乃至邻村能人中,广泛遴选村级带头人。如宿迁市实施了“返乡兴村千人计划”,遴选1300多名本土创业型大学生到村挂职任职,他们平均年龄27.4岁,党员占1/4,本科以上学历占1/3,先后有300余名优秀新村干由挂职转为任职,其中27名已任村“两委”正职。他们蓄足源头活水的做法得到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的充分肯定。对年龄到杠的老支书,要区别对待,村干部不是公务员,能发挥余热的在年龄上就不搞“一刀切”。组织部门要对少数工作能力强、身体条件允许、群众普遍认可的村书记,在本人愿意继续工作的情况下,可以不受年龄偏大影响,让他们继续担任村书记。从江苏全省来看,吴仁宝、常德盛、卞兴才等优秀村书记都是长期任职的典型。

要把好培训关,让领头雁走对路,村干部开眼界。在全国54.8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5.1%,致富带头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占57.2%,有书记后备人选的占89%,分别比2013年提高3.6%、10%。自身素质不高、对新的形势认识把握不够,是当前农村干部身上的两个“标签”。调研发现,大部分村干部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明显滞后,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仍然停留在“不触碰、不靠近、不学习”的状态。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群众脱贫致富不适应。老百姓致富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村级经济,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必须通过加强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走出去、请进来,办好农民学校,组织集中轮训,只有不断教育引导,加强实践锻炼,才能拓宽眼界、提高能力素质。

要打好乡贤牌,让能人返村创业,乡贤参与治理。乡村振兴既离不开干事创业的“能人”,也需要维系文化传承、维护社会和谐的“乡贤”。虽然如今中国的社会结构已不同于传统社会,那种带有宗族色彩的传统“乡贤”已消失于历史洪流之中,但造福桑梓、急公好义、敦化风俗的乡贤文化从不过时,新乡贤的嘉言懿行仍然能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垂范乡里、涵育文明的引领作用,并产生见贤思齐的示范效果。要拓宽选人视野、畅通用人渠道,乡贤多是能人,他们对本乡本土有感情寄托,有生活基础。每个村都有一些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党员同志,其中有一部分人退休后会回乡养老,只要本人有能力、有意向服务群众,又能得到家乡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可以让其将组织关系转回原籍,并通过选举担任村书记。发掘这种具有内生动力的“乡贤”,能够起到切实的带头作用。只有让有志于振兴乡村的人才脱颖而出,让有情怀的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才能谱写好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三、工资奖金不高,要待遇留人,激发村组干部热情

调研发现,不少村干部反映收入相对下降。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厂少、外出打工少,人人都在村里,每个人都没有其他就业和挣钱的渠道,大家收入都不高,相对而言村干部的收入比较体面。如今每个村都有能人大户,相对他们村干部的收入明显减少。培养群众身边的“主心骨”“带头人”,既要善于“筑巢引凤”营造拴心留人氛围,又要不断提高待遇激发基层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薪酬要参照当地民情。“后继乏人”是表象,实际“乏”的是吸引力。在村干部待遇方面,虽然近年来普遍提高,但总体来看各地还不平衡,一些地方整体水平仍然偏低,村党组织书记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调研发现,村党组织书记中苏北年均收入4.6万、苏中6.5万、苏南13.2万,所调研的村干部中仅有20%的人对现有工资水平感到满意。蘇北一些村书记反映,现在外出务工年收入一般都在六七万左右,当村干部还不如打工的。针对这种状况,淮安市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提高村级干部待遇和村级组织保障水平的意见》中明确,村级干部基本报酬实行县级统筹并列入财政预算,其中村党组织书记按本县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核定。2018年,淮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1元。村书记基本报酬达到3万元以上,加上绩效考核年均收入为4万元左右。村书记的工作历来与农民务农截然不同,而与基层公务员十分相似,按照同工同酬原则,考虑到村书记不完全脱产的特殊性,可按照当地基层公务员待遇的70%左右确定薪酬标准,发放确有困难的区县应由省级财政增加转移支付,以确保不因财政困难而影响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发挥。

社保要体现政府关怀。村书记是干部中的农民、农民中的干部,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对大多数村书记来说,提高社保待遇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最大关怀,退休后能过上有保障生活是他们的最大幸福。特别优秀的村书记转为公务员或事业性质人员后,其后顾之忧自然消除;建议让担任村书记一定年限(如15年以上)的同志享受当地普通退休职工待遇,社保费用由财政承担;其他任职时间较短的村书记可按实计算,社保费用可随人转走。

发展要依靠制度发力。由于村干部身份特殊、岗位特殊,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生活,许多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工作至离任,发展晋升“原地踏步”现象普遍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从村支书中录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共6138人,选拔乡镇领导干部3606人。据江苏省人社部门统计,2018年从村支书中录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68人。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从优秀村书记(含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含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做法,但这种做法还没有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对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作用不明显。乡镇领导必须有村干部工作经历才能提拔重用,定期定额从村干部中招聘机关事业性质人员,符合一定条件的村书记可以直接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任职,这些“硬杠杠”应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只有不断拓宽个人成长晋升通道,形成鼓励激励的常态化政策,才能让村书记岗位能够有吸引力,使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有盼头”,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就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在打造培养“千千万万”上下功夫,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强化使命担当,用心用情用力,振兴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安定有序的中国新乡村。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乡贤村干部村级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别让“乡贤”成“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