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辛艳红,王莹
(大庆油田总医院 心胸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以叫作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方面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为静脉血液与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该病的发生,和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主要症状: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浅静脉曲张、压痛等[1]。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处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该次研究重点对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为患者提供了护理干预、一般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价值,该次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遵循患者入院编号分组,将该院胸外科手术发生90例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每组45例。观察组男性为26例、女性为19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5、61岁,平均年龄(53.4±3.5)岁。 对照组男性为28例、女性为17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6、60 岁,平均年龄(53.6±3.7)岁。采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所有数据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存在不同程度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压痛等表现者、接受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排除标准:对心胸外科手术禁忌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对两组病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形成的原因,和胸外科手术、手术类型、手术麻醉,以及术中患者机体应激状态等因素有关。
其中,不同手术类型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有较大的差异。相关调查显示,膝关节矫形术所致髋关节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在35%左右,腹部手术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0%左右,而泌尿外科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40%。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手术中因肿瘤组织所致,产生血活酶样物质释放、肿瘤机械性阻塞静脉,所以更加容易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麻醉引发的静脉扩张率较高,下肢肌肉易于产生麻痹情况,这时患者收缩能力较低,麻醉使静脉壁平滑肌为松弛的状态,内皮细胞受到牵张因素的影响,需要显露胶原纤维,而这些均为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同时,手术中需要患者保持静卧的状态,手术后要求长期为卧床的状态,故此下肢静脉在肌肉泵的作用下能降低回流。对于下肢丰富静脉窦来讲,必然会发生血栓形成情况;如果病例手术过程中机体为应激的状态,血液黏度增高,则无法实行手术配合。要求手术前1 d晚、手术当日清晨灌肠处理,若为老年患者/排泄多患者,其丧失的体液量较大,比较易于出现血液瘀滞、血液凝结的状况,此时则会形成血栓。此外,手术中患者需保持被动的体位,手术中使用止血带,导致四周血管受损,因此会加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
(2)使用医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量表,通过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几个级别,对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操作水平等作以评判。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分/90分以上,即为满意;护理满意度评分为60分/60分以上,但不足90分,即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评分在60分以下,即为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之和/100=护理满意度。
(3)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实行评分。分数更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除了活力、社会功能意外,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的维度变化在0.72~0.88的范围。
该研究所有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临床数据资料,均输入于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均通过[n(%)]的方式代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均采用(±s)的形式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对比结果证实为:93.33%、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所示。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的差异分析
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的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的差异分析[(±s),分]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的差异分析[(±s),分]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 P值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92.4±4.4 86.1±4.1 75.9±3.8 71.5±5.8 72.2±3.9 67.1±4.7 88.7±6.5 83.5±4.5 75.9±3.2 76.3±2.5 62.5±2.1 60.7±3.7 65.4±2.3 58.9±2.2 72.2±3.1 70.1±4.6 20.344 3 13.689 9 19.761 9 10.530 8 10.074 8 10.599 9 15.370 0 13.968 7<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心胸外科手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如手术类型、手术麻醉、术中患者机体应激状态等,临床方面需予以重视[2]。为改善患者的预后,该次研究对照组实施了一般护理,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告知患者相关需要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手术前护理,手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凝血情况予以评估,纠正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并予以健康指导。然后,提前告知患者、患者家属挟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便引起患者的注意。告诉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表现,要求患者发生不适时及时上报[3-4]。此外,应叮嘱患者多补充水分、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告诉患者术后早期加强机体锻炼的重要性。
手术中护理,纠正患者水电解质情况,术中出血量较少者不建议输血。与此同时,手术中应减少使用止血带,操作保持轻柔、缓慢,并加强对患者暴露血管的保护。
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合理设置室内的温湿度。同时,每日应做好并发的通风、消毒、清洁,以及患者保暖方面的工作。
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后建议将患者上下肢抬起30°,以便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下肢血栓发生率。针对全麻手术者来讲,苏醒后应对患者深呼吸进行指导,要求患者每小时深呼吸至少10次,同时实行膈肌运动[5]。手术后1 d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抬升、内翻、外翻等训练,对于不能自主活动者,由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实行被动运动,3次/d。
出院护理指导,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清淡、含有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为主,以此降低血液粘稠度[6-8]。此外,叮嘱患者不可长时间站立、穿紧身衣,定期需入院接受复诊。
总之,临床方面需对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