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蓉
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宝鸡 721000)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其病情进展快,病情险恶,细菌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出结果,经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2]。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确定病原菌,针对性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目前,随着新医疗干预,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病原菌也随着出现了变化,对多种抗菌药物都产生了一定耐药性[3-4]。但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区、时间等[5]。探求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总结我院2012-2017年274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及耐药性,旨在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2-2017年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274例,血培养呈阳性,其中男性患儿153例(占55.8%),女性患儿121例(占44.2%);早产患儿102例(占37.2%),足月患儿172例(占62.8%);早发型败血症98例(占35.8%),晚发型败血症176例(占64.2%)。
2 研究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法,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晚发型败血症。采取股静脉血作为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用全自动培养仪培养血病原菌标本,采取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变量资料构成比,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2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 见表1。27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病原菌培养都是单一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是154株(56.2%)、114株(41.6%)、6株(2.2%)。
表1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菌种构成情况
2 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 见表2。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57.1%);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64.2%)。
表2 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例(%)]
3 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主要致病菌对比 见表3。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粪肠球菌为主。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
表3 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主要致病菌对比[例(%)]
4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见表4。根据构成比例,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
表4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例(%)]
5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见表5。根据构成比例,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
表5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例(%)]
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疾病,多发于早产儿[5]。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很难局限而导致全身广泛炎性反应,病情进展较快。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比较低,经过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需要1~2 d时间,临床上对此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菌药治疗,但诸多研究证明[6],长时间应用某种抗菌药物,易形成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国家不用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不同,检测各地区范围内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保障患儿生命安全[7]。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其次是真菌。本研究中,27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都是单一致病菌,主要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是154株(56.2%),114株(41.6%),6株(2.2%)。由此看出,病原菌菌落分布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而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24.8%),这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8]。此病菌主要是依靠体表黏附素滞留在注射器、输液器等设备上,通过侵入性操作而入侵,随着早产儿危重患儿比例增加,感染几率加大,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升高[9];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14.2%),大肠埃希菌多检出在其他感染患者中,由此说明院内感染是大肠埃希菌致病的主要原因,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善病室环境,减少细菌感染。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于出生后3 d内,病原菌主要是在母体产道、胃肠道;晚发型败血症是于出生3 d后,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与周启立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及时纠正休克,积极处理脑水肿和DIC、清除感染灶、支持疗法及免疫疗法等[11]。在选择相应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其他支持性辅助治疗[12]。本研究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的敏感率比较低,由此提示这三种抗菌药物不适宜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药物,从中还发现对左氧氟沙星比较敏感,并且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因此,建议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可将万古霉素作为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的治疗药物之一,但万古霉素的毒副作用比较大,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低于30%,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于70%。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首选用药[13]。另外,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目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快速控制感染,但是也容易诱导出耐药菌株。对此,临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需早期识别临床症状,及时诊断,掌握病原菌分布情况,了解抗生素耐药性,准确分离病原菌,科学选择抗生素,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