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芹,宋 威,张开松,屈长义,冯建新
(1.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44;2.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州45000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素有动物演变“活化石”之称,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遗传育种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大鲵隶属隐鳃鲵科,全科有3种大鲵,分别是美国东部的隐鳃鲵、日本岐阜的日本大鲵和中国大鲵[1]。血液是动物体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物种的特性、生理状态和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情况。有关中国大鲵[2]、新疆北鲵[3]、北方山溪鲵[4]的血液学研究已有报道,本实验通过对人工饲养大鲵投喂不同的饵料,分析大鲵生长情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对人工养殖大鲵做进一步的了解,探索出适合大鲵生长的养殖模式,对更好地研究和开发中国特有的这一优良种质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选择人工养殖的健康大鲵16尾,分成四组,测量体长、体重,分别打PIT芯片[5]作为唯一辨识标志,养殖在地下室避光阴凉处。养殖用水为河水,通过管道供水,为保持水质清新,每五分钟自动进排水一次,水温常年保持在13-25℃之间。
结合养殖户的经验,从文献[6-7]中选择几种大鲵爱吃的饵料鱼,设置三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对照组正常投喂野杂鱼,实验组按照分组情况投喂特定饵料鱼,饵料鱼均为新鲜的活鱼直接投喂。实验历时158天,结束后所有的大鲵统一测量体长、体重。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尾静脉采血,注入添加抗凝剂的采血管中。血样保存于冰盒中,送实验室用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测定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ct)、血小板总数(P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总胆红素(TBIL-K)、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胱抑素C(Cysc)等血液学生理生化指标。
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实验鱼均为5龄鱼,实验前平均体重4370.9 g(3440 g-5400 g),为了避免陌生大鲵之间的争斗,以原始的池塘分布为依据。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鲵体重变化情况Tab 1 Comparison of body weight with different for age fish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体重的增加高于对照组,说明选出的两种饵料对大鲵的生长都比直接投喂不挑拣的野杂鱼要好。泥鳅组平均体重增加了20.21%,体重增加的最多,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大鲵喜食泥鳅这种饵料鱼,并且有利于个体体重的增加,鲫鱼组平均体重增加了8.39%,作为饵料比对照组要好,但是增重百分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刘鉴毅等[8]对人工养殖的大鲵的饵料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鲵喜欢吃泥鳅、青蛙、白鲢和鲫鱼,其中泥鳅和鲫鱼的摄食率分别为94.4%和65%。本实验的结果和文献结果一致,对于这些大鲵喜食的饵料鱼,有利于显著增加大鲵的体重。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见表2。A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含量都是最高的,分别为85.98g/L、32.67g/L和50.81 g/L,实验组的这三项指标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A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为177.00 U/L,高于B组(128.00 U/L)和C组(114.00 U/L),对照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低(90.65 U/L)。A组总胆红素(TBIL-K)含量为4.28 μmol/L,高于B组(1.02 μmol/L)、C组(0.66 μmol/L)和对照组(0.70 μmol/L)。A组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为22.82 μmol/L,高于B组(9.56 μmol/L) 和C组(9.39 μmol/L),对照组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为3.54 μmol/L,低于实验组。A组胱抑素C(Cysc)含量为0.74 mg/L,高于B组(0.22 mg/L)、C组(0.11 mg/L)和对照组(0.28 mg/L)。
B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为11.50 U/L,低于A组(19.75 U/L)和C组(23.00 U/L),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为13.15 U/L,仅高于B组。B组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为9.50 U/L,低于A组(9.75 U/L)和C组(14.00 U/L),而对照组谷氨酰转肽酶(ALT)含量为8.50 U/L,低于实验组。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学指标Tab 2 Comparison of blood physiological indices with different forage fish
鱼类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可以反应出鱼体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血液中的氧气绝大部分以血红蛋白为载体[9],血红蛋白直接参与氧气的运输,若血红蛋白含量低,则鱼体在剧烈运动或应激状态时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血红蛋白含量高说明对氧气的运输能力较强,也就是动物体质处于较好的状态,鱼类在患病[10-12]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都会降低。本实验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A、B和C三个实验组的血红蛋白含量都较D组要高,说明实验组的大鲵体质状态要好于对照组。
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以使血蛋白维持在较高水平,患疯狂病的鲢其总蛋白明显降低[10],患败血症的鲢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12],患病组斑点叉尾鮰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13]。这几项指标在本实验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营养状态要好于对照组。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14-16]是反应鱼类肝功能、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含量低于于实验组,谷氨酰转肽酶低于实验组,说明对照组肝功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明实验组的饵料在改善大鲵的肝功能上有一定的效果,泥鳅和大鲵可以作为加强营养状态的饵料在平时的喂养中定期投喂,有利于改善人工养殖大鲵的健康状况。
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当肝细胞有异常时会引起直接型、中间型高胆红素血症[17-18],A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都显著较高,说明长时间投喂单一饵料,对肝细胞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和肌酐都可以作为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指标[19]。A组胱抑素C含量最高,D组肌酐含量最高,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饵料鱼泥鳅的投喂对大鲵肾功能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验中大鲵的饵料来自人工捕获的野杂鱼,每隔一天,会有专车送饵料鱼进场,工作人员对饵料鱼进行筛选,剔除大鲵不能食用的种类,其他新鲜野杂鱼直接活体投喂到养殖池塘。经过课题组鉴定,大鲵平时食用的鱼类有花、鲫鱼、泥鳅、马口鱼、麦穗鱼、黄颡鱼等。结合本次试验需要,专人对饵料鱼进行筛选,鲫鱼和泥鳅挑选后单独喂养,标明野杂鱼的组别还是按照平时的喂养习惯进行。由于杂鱼个体小,大鲵易于捕食,一般的大鲵养殖户投喂的活饵都以野杂鱼为主。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大鲵以泥鳅为主要饵料鱼时,大鲵体重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且在饵料中添加泥鳅和鲫鱼,对于大鲵的健康状况也有较好的影响。所以在给养殖大鲵投喂野杂鱼的同时,我们建议定期增加一些泥鳅、鲫鱼等其他品种,对于大鲵的增重和体质都有好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野杂鱼中混有刺鳅,倒刺容易卡到大鲵,需要对鳅的品种进行筛选。鲫鱼个体大小不一,需要根据大鲵个体大小挑选适口的进行投喂,若鲫鱼个体过大,反而不利于大鲵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