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末日的残酷/在不安的深夜/能有个归宿。
——陈奕迅《稳稳的幸福》
过年贴“福”字、送“祝福”、求“福气”,是千百年来流传在中国民间的习俗。而汉语中与“福”有关的词语也不少,如福地、福分、福气、福星、福音、口福、享福等等。不过,你知道“福”最初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这还得从“福”的甲骨文说起。请大家先看看“福”字的演变过程——
在甲骨文中,“福”字的左上角是“酉”,即酒樽;其下是一双手;右上角是“示”,即古代放置祭品的灵石台。可见,“福”是由“示”和“酉”为主体构成的会意字,意思是将一坛酒供在神面前以祈求保佑。到了后来,金文中的“福”省略了托酒坛的双手,将“示”移到左边,右边为“逼”,“逼”的本义是“满”;再加上“逼”本身就是个大肚酒壶,其中斟满了酒,看上去像是一个很丰满的人,即有福相的人。由此,“福”又引申出了富贵、福相等义。到了篆文时期,虽然字的形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少了一些圆润,多了一些棱角;但在字义上,许多学者认为这不再是“酒肉上的满足”,而是右边有了“一口田”。在古人眼中,有了田就不愁吃穿,事事順心,“福”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及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更是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以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尚书·洪范》中有言:“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换句话说就是:(只有)长寿、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无疾而终,才是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