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 开拓未来

2019-08-12 01:25王廷义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单霁翔商鞅郑板桥

王廷义

生活需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还在黑暗中求索;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还要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创新,未来又将会是何种样子?

【历史镜】

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畫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而,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他有次练书法入了迷,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妻子嗔怪道:“干嘛不在自己身上画,而画到了我身上来,各人有各人的体嘛!”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能行?

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融入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进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从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从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素材解读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人尚且知道创新求发展求成功,我们又怎么能抛弃创新呢?

第一则材料中,郑板桥如果不听从妻子的劝告,还在一味地临摹他人的字体,就不会有“板桥体”的出现。而在第二则材料中,假如商鞅不进行两次变法,秦国就不会出现“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适用话题

发展、实践、尝试、进步

【新闻说】

“河北新闻网” 3月16日至18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到石家庄,参观正定古城并举办系列主题讲座。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融入大众生活?文物“走出去”,如何更好地与世界文明互动,展现中国神韵,贡献中国智慧?关于这些问题,单霁翔接受了记者专访。在单霁翔看来,正定南城墙这道清晰的天际线,最能体现“让文物有尊严地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3月18日《燕赵都市报》)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古城与新区齐飞,城市与乡村共融,生活和文明相伴……河北正定,把“旅游兴县”和古城保护恢复相结合后,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文物,传承了文脉,也让“沉睡”的文物变成了富民资源,“北方雄镇”风貌初现。

“让文物活起来”成为近年来博物馆行业内的普遍呼声,此次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石家庄,谈及的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文物如何“走出去”,是如何“让文物有尊严地融入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课程。

文物从走近大众生活,到去国内各地办展,再到迈出国门,展现的是中国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解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要走进当下、走向未来,文化自信要“元气满满”,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都要充分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后,方能自然生长,渐至根深叶茂。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创新传播,做出创造性的转换,以及久久为功的坚持。

【成语令】

弃旧开新

【出处】北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旧而开其新。”

【释义】弃:抛弃;开:开创新的。形容事物向前发展。

【造句】

【近义】弃旧图新 洗心自新

标新创异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

【释义】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造句】

【近义】标新立异

【故事会】

坚守“逻辑”的结局是死亡

如果你把4只蜜蜂和4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较高,才会濒临死亡的境地。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当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枯竭。只有那些敢于打破规则的人,才能成功摆脱既定的命运。坚守“逻辑”的结局只会是死亡。我们应当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选自《受益一生的124个智慧》)

思维迁移

人们往往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各自不同却都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自己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可见,创新还是应破除旧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使用范例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钱学森也说过:“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精神,国家要发展也需要创新精神。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为了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单霁翔商鞅郑板桥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郑板桥劝学
树敌太多商鞅
及时雨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