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本文在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几十年的综势基础上,重点探讨文化“血脉”继承问题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的启发性。同时结合全球化趋势下文化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性本质应归结到本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并对此观点所涉及到的当代艺术家个案进行批评性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血脉”;继承;文化个性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167-02
一、回顾与反思
在中国当代艺术从萌芽到发生再到发展的全景式过程中,始终都存在一个文化“血脉_上的继承问题。这个问题在当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中愈显其重要性,并有较大的探究空间。我们先着眼于85年美术思潮的发生过程。从笔者上一代的这些艺术青年的寻求追问当中似可以看出一种教训。在那个时代的年青画家接纳了那个时代“前卫”理论的冲击和自由思潮的涤荡,对西方的各种“主义”疯狂“摹拜”,对某个流派或巨匠的作品进行拷贝已显出“全盘西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一个国家形成的艺术风格只有建立在自己的民族特点之上才算是真正的风格,才能产生真正的主义,自己的主义,否则只能是别国的拙劣的翻版。其中的教训与启发是:只有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当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中国版本”的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如果活生生的切断了自身的文化“血脉”,不但产生不了世界有影响的艺术,而且无异于自毁文化根基。如果不断地重复这种所谓艺术的“新潮”运动,可以说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是可悲的。
中国当代艺术想要产生一种真正新的面貌,就要把当代艺术的观注重点由注重观念转移到关注人的内在心灵问题上。观念本身并不是艺术,创造一种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形象”的符号也不是真正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应真正的关注于这个社会,这个历史时期人的心灵中最需要的情感和一种人性中永恒不变的东西;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在当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似乎越来越孱弱。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艺术观念进行着一场“选妃”运动。这种“选妃”的方式造成了中国文化符号的一种变异,而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形象”正是这种变异过后的一种产物。政治波普、文革图像,玩世写实主义在西方“后殖民”文化的国际化趋势下,直接影响并刺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思潮,并且由于符合西方人眼中和意念中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形象,能频频亮相于国际性大展。在国外传媒,国外画廊及国内批评家,大众传媒的作用下逐步取得了社会性的影响,取得了当代艺术范畴的话语权。
这种现象之后产生了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殚精竭虑地揣摩西方人的心理,迎合西方人的文化口味塑造并展示所谓的“当代中国艺术”的形象。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只具图式化意义的作品。它的影响力大都集中在海外,展出,发表,收藏的活动也都在国外,而且它的文化动机除了部分艺术家本身的需要外,大部分出自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期待,与本土的心灵归属感和社会文化没有多大联系,这是西方系统催生出的“中国文化形象”。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症结所在:当代中国艺术品格并没有真正形成。因为它缺乏艺术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即自己本土民族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个性。没有这些,艺术精神也就无从显现和表达。没有艺术精神,艺术的品格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但同时我们应看到一点,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真正具有民族审美价值和本土文化价值的作品是存在的,而正是这些作品可以被历史所证明是反映了真实的处于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内在心灵问题的。这样的作品体现出的文化价值是值得承认和肯定的。那些真正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和气质品格的当代艺术品能引起广大民众心灵的共鸣,是能得到人们充分理解与好评的。这些说明我们今人要真正发展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的精髓,就必须把眼光放到新的时代艺术背景中去,要给当代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使之具有真实的文化价值。
上述论述说明,我们既不能永远地停留在西方艺术的世界中,忘记了自身的文化“血统”,不断地对西方艺坛崇洋跟风,做诌媚的奴才,也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不能自拔,作古人的走狗。总之,这两条路都难以真正通向中国本土的当代之路。
二、对文化“血脉”的理解与创造性继承
我们通过近年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出路何在呢?对于当代艺术的理念构成和理解,认为它关注的问题反映相关的社会语境,主要创作与社会语境相符的作品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一点己使艺术与社会的发展问题过密过深地产生了一种“畸形”的关系。艺术的运用和体现完全用在暴露揭示在社会各方面的互相依存关系上,在这一过程中,当代艺术用反讽、荒诞、自娱、质疑等种种可能的手段,打造形成出了一片当代艺术话语权的新阵地。有很多人认为当代艺术就应该是这样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是符合时代对“艺术”的要求的,也是艺术家所理应表现出的方式。但如果一味地如此发展下去,艺术的真谛和它所饮食的人性精神与追求美的本质可能将消融,艺术也就不再是艺术,艺术会不存在了。因为这种对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揭示和解决的工作应留给政治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去做。艺术家应该做他本份的事,而艺术家的本份就是使人的内心深处得到平静快乐,用一种文化精神的内涵使人们和他的作品产生共鸣。这些的基础恰恰源于本土本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对传统文化“血脉”发展地继承是这一切的动力。这种继承会提供给艺术家一种本真的冲动和心境的自由,拥有这些他才能够感受到美并创造出美。当代艺术家必须要对当今生活的世界性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对同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需求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对于前代的艺术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超越东西方任何一个主义和大师的模式,同时要发展、继承和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文化“血脉”。只有这样做,才能找到中国本民族当代艺术的真正出路。其本质就是要构建“中国版本”的当代艺术。真正“中国版本”的当代艺术作品是注重本國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的,对本土本民族艺术特点和美学倾向有着深入的表现和挖掘。在现今一个时期,当代艺术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状态,可以说使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中国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对艺术不同的理念和表现艺术的方式,而不论如何去理解和去表现,我们认为有几个基本的东西必须去确认,艺术家的作品是否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是否从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提炼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作品是否智慧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这种内涵传达出中国艺术精神所特有美感与快乐。我们认为对当代艺术进行评价和研究的时候,不应根据从自己好恶出发也不应该用空洞的观念、现象来代替艺术,艺术是一种源于内心最深处的美好冲动。它的发生与结束实际上是无所规定的,出来的作品掩饰不住自己本真的状态,甚至连艺术家自己也吃惊。艺术不能用概念或企业化操作来创造,它是人性中美好一面的流露,必须有美学上的意义。中国的当代艺术理应回归到关注人的内在心灵和精神的本质层面上来。我们要在立足于当代文化环境同时,在关注现今人们的心灵思想行为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去深入探求本民族文化内在的“基因”,去有建设性地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血脉”,有意识去继承这种文化“血脉”。只有使自己的艺术真正产生于自身的民族和国家的艺术精髓之中,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艺术精神。
在整个中国文明史的显现中,在文学艺术形态(其中包括诗、书、画、印、文、舞、乐、建筑、雕塑、园林等)的文化“血脉”之外,在古代的儒、释、道三教中,大至文化体系,思想体系中,同样体现了一种“血脉”,流露出神妙绝美的光芒,闪现着思想智慧的火花,而且这些都与艺术的精神“内核”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血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所以才能源远流长,成为一个极宏大、瑰丽的艺术宝库,提供大量的艺术财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坚强后盾,是吸收艺术营养和启发创作灵感的家园。
对于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体现的文化“血脉”问题,许多近,现代先哲前辈如王国维、钱穆、宗白华、徐复观、钱钟书、李泽厚等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发掘,概括,归纳和阐述。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已给后学们指出了思路,使我们可以站在有一定高度的体认平台上,但这项工程远没有做彻底,甚至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只要中国的文化精神、体系存在,就存在对文化“血脉”问题的深入研究的必要,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和艺术家去继往开来。
对于我们后学来说,生存于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文化“血脉”和我们的天性相连,是与生俱来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的。要在后天通过系统刻苦的发掘练习来达到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状态。创造出真正“中国版本”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首先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血脉”进行发展的继承,之后要在时代中进行创新,使之传承久远、发扬光大。
在当代,已有不少艺术家(国内与国外的)都致力于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发扬,且己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徐冰、黄永玉、尚扬、周春芽、洪凌、井士剑、贾涤非、邱志杰、洪磊、吴为山、孔国桥、张谧诠、刘大明、任传文等。而且这种趋势己不仅局限于架上绘画,也在影像、装置、雕塑等多个不同领域拓宽和发展。由此看出,在相当一部分的当代艺术家的眼中,文化“血脉”继承已是一个共识。也通过他们的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坛赢得了一席之地。但不得不承认,对文化“血脈”继承问题的重要性还远不是所有当代艺术家的共识,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任重而道远。
三、结论
使文化“血脉”传承发扬,则中国当代艺术才能兴盛发达。当代艺术家都应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只有把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之根牢固地深深地植入本土深厚而肥沃的文化土壤里,才能促使它在其中茁壮地成长、壮大,开出具有中国独特文化性格的奇葩,从而傲艳于世界艺术群芳之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