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虹
摘要:文学编辑是创造性的艺术性的文字加工活动,搭建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文学编辑的艺术分析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对作者、编辑、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研究,对作家的研究以及对读者的研究。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文学编辑的艺术分析。
关键词:文学;编辑;艺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012-01
一、引言
文學是作者基于自身生活实践的真实感受与真切情感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特有的艺术美。文学编辑的工作就在于寻找以及肯定这种艺术美,并将它带给观众。
二、对作者、编辑、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研究
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经过了读者一编辑一读者三个过程。首先,作家将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情感蕴含于文字之中,形成带有个人特色艺术美的文学作品;编辑感受到这种艺术美并将其最大化的呈现于读者;读者在阅读中欣赏产生共鸣,形成反馈。可以看到,对艺术美的追求贯穿于整个过程,它是读者、编辑、读者共同追求的文学目标。
编辑独特的工作属性意味着他可以在读者之前对文学作品进行品味,这种品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阅读理解,而是基于作者一编辑一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上的分析。编辑兼具作者与读者的部分性质,一方面,他可以行使作者的部分权利,依据现实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删减;另一方面,编辑作为文学作品的最先阅读者他也具有代表读者发言的权力,使其艺术分析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学意义。
生产与消费的依存性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具体来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当然也不会有生产的规律在文学领域同样适用。绝大多数的作家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认同,若是缺乏读者的欣赏那么作者的创作也就失去了动力,文学作品的价值随之消失。马克思认为,生产在消费中得到最后的完成。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编辑的肯定及再加工加之读者的阅读欣赏才能使文学作品真正成为影响社会的精神产品。作家与读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文学的创作影响着文学鉴赏,反过来文学鉴赏同样制约着文学创作。编辑需要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艺术美的统一,也就是将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鉴赏达成共识。因此,编辑需要在读者之前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将其社会与美学价值进行肯定或是否定,担任着批评家与鉴赏家的职责将作品推广给大众。当然,编辑的这种评定不是基于个人的好恶,而是艺术鉴赏实践工作的长期经验,在必要的情况下编辑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引导读者走入作者想要表现的精神世界中去。由此,文学编辑是作者一编辑一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分析。
三、对作家的研究
文学编辑“作者一编辑一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分析以对作者的分析为首要,而对作者的分析重点在于对其作品的分析。编辑对作者作品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作者作品的深层含义,深刻体会其中的艺术美。作家作品中的艺术美有别于自然美与生活美,它是形成于作家的头脑,基于作家的生活实践融入个人美学观念,在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基础上塑造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美相比于自然美与生活美更加凝练而突出,集中而概括,极具典型性、丰富性、理想性。所以,编辑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上,以社会与艺术的视角审视作家的艺术作品,对其艺术形象进行感受、评判。编辑所独有的社会责任要求他对作品的感受评判从作家创作的艺术形象出发,通过对作品中形象的分析以及所表现出的艺术格调、情境及其创作手法的研究,来揭示形象中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而体会作家的情感、作品的创作意义。编辑的这种工作也为作者的作品走向受众,受到读者的认可奠定了基础。
四、对读者的研究
前面提到,消费对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精神领域的生产同样如此,作为最终环节的读者的研究也是文学编辑艺术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受众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环境下,编辑需要了解受众的切实需要、研究分析读者的审美需求,兼顾读者效应与商业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作品的出版。当下,出版社热衷于进行世界名著与工具类书籍的出版就是基于市场也就是受众的需要。读者在名著等的阅读中获得了满足感,内心产生新的审美构建并将其反馈给编辑,因此,名著出版成为出版社重要的工作内容。名著的出版只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对读者研究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关系出版社存亡的关键,在注重与作者之间关系的同时必须注重读者的反馈作用。一个成功的编辑需要对读者有完整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实中,出于文化历史、地域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大为不同。所以编辑的研究分析应当因时而定、因地制宜。除了对读者市场的迎合之外,编辑还担负着将读者的审美引向更高层次的责任,关注受众积极向上的审美需要,在此基础上探求人们所需的新的审美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编辑兼顾读者与作者,在“作者一编辑一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分析中,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作品的再加工。文学编辑沟通了作者与读者,将作者创造的艺术美呈现于读者,并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创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