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瑜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用“日新月异”一词来形容毫不夸张。“对21 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讨,一直是国际社会和教育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林崇德2016:35)21 世纪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其次,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识记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再次,很多学生不清楚学好英语的方法,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最后,学生对学习行为普遍缺乏反馈和自我评价。这些也是英语“学困生”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科目“学困生”的因素。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了赶课时、赶进度而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形式,很少关注或者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反思了这样的教学行为可能导致:离开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学生是否继续学习英语;抛开应试的功利性,学生是否愿意主动汲取英语知识和拓宽英语视野。
英语学科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建构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取决于知识的掌握,反过来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知识的有效习得和获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教师懂得这一道理,但很多教师没有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2018:4-5)
程晓堂、赵思奇(2016:79-86)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一文中也提到:21 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启示: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使学生建立学习动机的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张大均2015:155)学生如果缺乏英语学习动机,没有学习意愿,那么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1.认识英语学习的价值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育部2018:1)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好英语可以为他们在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为他们将来走出国门,体验多元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语言保障。认识英语学科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情感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这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一致的。
2.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张春兴认为,在心理学上,兴趣与动机大同小异,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相异之处是动机引起行为,而行为之后果又使动机得到满足。多次重复后,个体就会对目标物产生兴趣。可见,兴趣可视为动机的定向。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法,增添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2)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如角色扮演、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英语书法大赛等,充分利用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很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归根到底是他们没有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同的学生难免存在天赋、能力和意志上的差异,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适当的学习目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了解得越明确、越具体,就越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形成自我效能感,从而强化学习动机。教师应为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力所能及,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学习策略主要指学生为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部2018:40)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习惯。能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基于策略的可教性原则,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大部分学生的需求,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且适合大部分中学生使用的英语学习策略。
1.整体化策略
“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并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强调联系、组织和整合的目的是防止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改变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再到应用的认知路径,转变知识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余文森2017:184-186)
(1)知识树
“知识树就是用树状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知识树可以大至一门学科,也可以小至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内容。”(余文森2017:184-186)
笔者从网络上搜集到不少英语语法知识树的范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动手画出某些语法的知识树。例如,让学生通过知识树来比较一般现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态的区别。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时态意义、动词的结构和时态标志词三个维度画出知识树。知识树的内容其实来源于学生的课堂笔记,但学生觉得画知识树这个过程更有意思。知识树可大可小,也可以展示学生个性化的一面,有的学生喜欢给知识树画很多树枝,细化知识点,有的学生则喜欢精简型知识树,能突出重点就行。虽然学生画的知识树大同小异,但这个过程意义非凡,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习英语要处理大量的语言知识点,知识点如果只是孤立或碎片化地存在于学习者的头脑中,没有办法形成一定的联系,确实会造成学习困难。笔者认为画知识树可以很好地处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使知识点之间产生联系,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结构关系图
归类是先把材料分成小单元,再把这些单元归到适当的类别,主要用于对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例如:学生在学习a lot of,lots of,many,much,some,a few,a little,few,little 等词汇后,对于它们可以接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哪些词汇本身表示否定概念等总是混淆不清,经常出错。这时候运用结构关系图(见下图),学生就会巧妙地记住这些词汇之间的关系: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用相互隶属的关系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通过展示思维导图,学生得以从看似杂乱无序的知识点中梳理内在逻辑,从而更好、更清晰地掌握主题内容。”(余文森2017:184-186)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训练学生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理顺行文脉络,提高写作的速度和效率。
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张大均2015:180)
(1)人为联想策略。
“对意义性不强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的策略叫人为联想策略,人为联想策略对于那些必须记住的学科知识,如英语单词,非常有用。”(张大均2015:180-185)
例如,以某一场所或场景为中心词,利用联想,尽可能结合、归纳并扩展与该中心词有关的词汇:school-teaching building-playground-teacher’s office-library-meeting room-dormitory-canteen—classroom...
(2)编口诀策略。
编口诀的方式:be 的用法口诀——I 是am,you 是are,is 跟着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变疑问要往前提,句末问号别忘记;变成否定更容易。
句子改被动语态的口诀:宾变主,主变宾,动词变成be+done(done 代替一切动词的过去分词);
善于利用联想或创编一些口诀,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精加工策略,可以化繁复为简单,化枯燥为有趣,自然会增加学习效果。
(3)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进入尝试记忆的关键。”(张大均2015:180-185)如何学习大量的识记内容,笔者给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及时复习就是指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学习效果会越好;反复复习就是指复习的次数要到达熟练的程度,能够脱口而出,复习的次数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学生经过实践发现这两种方法确实有效,慢慢地也会主动地、有意识地积累和运用一些学习策略来辅助学习。
英语学习策略有很多,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因此英语学习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模式,有意识地教授英语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促进了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部2018)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等手段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学习环境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学生的学习情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
1.利用优质的微课资源
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的兴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学习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学习知识。微课内容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反复观看,从而掌握学科知识,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区域性微课平台的建设及微课内容的开发使优质微课大量涌现,能够供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微课类型。
2.利用各种英语学习APP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进一步普及,针对不同学习者需求产生的各种英语学习APP 可以从不同角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完全覆盖英语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水平。就词汇学习而言,英语学习APP 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不同考试需求设置了词汇表。每一个单词的意思都以图片呈现,且都有相对应的例句作为情境,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它的直观性和情境性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刻记忆单词。
教师要积极关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搭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平台。这样,即便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上找到自己的“老师”并寻求帮助,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教师要善于启发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和提炼有效的评价标准或原则,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标准和原则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方法和策略、语言能力现状和发展进程,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学习者。”(教育部2018:69)笔者在教学中坚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每个单元测验后都会让学生完成一份反思表格(见下表),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哪些方面表现优秀,哪些方面表现不足,下一阶段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1.建立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机制
images/BZ_145_235_1798_2185_3023.png
2.建立英语成绩追踪档案
有效的反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视学生每一次的单元测验成绩、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记录每一次的成绩,保存并收集每一次的单元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一份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跟踪档案。这份成绩跟踪档案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习策略。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笔者认为,当学生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时,“不教”的目的基本就达到了。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关键能力,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