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

2019-08-07 10:02朱婵娟
读写算 2019年7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引导大师

朱婵娟

摘 要 初中美术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初中美术;世界名画;大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TN9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51-02

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除了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之外,很少有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不仅从纯粹的画面上来读画,而且要通过经典名画来了解画面背后更广阔的艺术世界。走近大师,领略大师风采;挥毫笔墨,尽显少年风范!

一、走近一步“尝尝鲜”

(一)遵循规律,让经典名画走进学生最近发展区

1.名画欣赏教学设计要先遵循学生发展的“序”

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接触面不广,家长对孩子的美育教育大都不够重视。对于大师的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能力表现参差不齐。同样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作品为例:能力不够的孩子在欣赏时,会观察周围的颜色,慢慢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我就先引导孩子观察向日葵的颜色,欣赏画家如何用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现出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向日葵,在此基础上学习渐变色和色调的知识,进一步分析不同色彩的表现方法,对画家轶事毫不关注。能力强的孩子在欣赏时,能从视觉冲击的基础上,开始注意分辨事物的前后位置以及弯曲、倾斜、扭动等动态特征,而且对画面的构图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也开始多方面了解画家的生平轶事,开始思考作品中的情感。例如在一幅植物写生作品中,能力强的孩子都明白作品中朝着不同方向排列的花朵让画面构图更漂亮。这样变枯燥的讲解为顺理成章的感悟。

2.挖掘名画历史背景,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内心

因为一般的孩子无法接受这种非传统绘画,难以预知学生会说出什么惊人语言。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油画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毕加索以象征和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初次看到这幅画,一定会感到很乱,或觉得画的难看。要让孩子理解格尔尼卡,就要从了解这幅画的背景入手,让孩子心灵深处与毕加索产生共鸣。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离他们太遥远,如果只是把作品背景介绍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读一遍,一定不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于是我以二战时的战争短片导入,声音特意放得很大,让孩子初步体会炮火硝烟的战场,提问孩子如果你身处这样的灾难中会有何心里感受。孩子都能很快的表达出害怕、愤怒、痛苦和绝望等词语,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希望和平!最后通过观察分析画面人物造型,使得孩子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再随即介绍作者的绘画风格,这样作品走进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思想上与孩子达成了共识,让“经典”融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走向“问题”恰当引导

其实美术欣赏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观赏性、自主性、表述的语言性。美术常识和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在经典名画欣赏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和指向性问题,让准确、恰当、高效的提问,为欣赏效果的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从“色彩切入”入手提问引导

孩子通过感受绚丽色彩欣赏名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从色彩切入进行提问与引导,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打开孩子的思维,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马蒂斯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这幅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单纯和平衡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画面上有哪些大块的颜色,它们在画面什么位置?这幅画哪种颜色用得最多?这块绿色你感觉它是什么?这块大大的黑色上有什么?你会画什么内容来表现和作者同样的情感?与成人相比,孩子们的讲述与理解更是干奇百怪,也更贴近作者的原意。他们能体会到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感受到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和组合所传递的快乐与忧伤的情感,以及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因为这些都处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他们有话可说,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求知欲也在欣赏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并提升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2.“线条切入”入手提问引导

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受美术专业水平认知的局限和审美偏好的影响,常常会在绘画欣赏中忽略对整体的关注和欣赏。

因为线是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是人类视觉对物象轮廓、结构转折的形象感知,所以,从线条切入,提出封闭性的问题,能促使孩子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时,我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大师作品中的线条、笔触、色彩是怎样的?都表现了什么形象?大师作画的心情是怎样的?你面对大师的作品心情是如何的?天空用了什么颜色?用了什么线条?整体感受是怎么样的?通过关于线条的、可以明确判断特征的提问与追问,让学生在做出唯一性的回答时,感受到线的表现力、线的组织和线的装饰美,从而感受并认识到线的节奏美。通过进一步启发,让孩子们从这幅线条夸张的画面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动感、变幻莫测的自然奥妙。这些问题引领孩子从不会欣赏到一点一滴学会欣赏,从不爱欣赏到真正爱欣赏。

(三)讲述,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的故事里

1.教师的讲述

教师的讲述是最简单而又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表达方式之一。许多名画都有很丰富的背景叙事、作者轶事、画面故事等,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能给孩子开辟一个耳目一新的欣赏视点。比如,在给孩子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面对这位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贵族妇女,孩子们都能讲出关于她的种种传闻和猜测,老师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再讲述更加科学和真实的奇闻轶事,那对孩子而言,就能从另为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这幅世界名作。

2.孩子的讲述

孩子的语言是纯真的智慧,他们讲述的往往是在欣赏过程中油然而生的对名画的直接感受,这也是孩子表达对美的感受和理解的一种途径。最初,孩子们不敢讲或者讲得很短,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在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故事后,慢慢学会用来表述用感性感知,用理性分析。在一次公开课上,欣赏到康定斯基的作品《同心圆》时,孩子对色彩的感知令人欣慰,如某学生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接下来要我们自己用颜料来创作同心圆……我仔细一看,简直和大师相提并论,有的让人眼前一亮,鲜艳的颜色让人心旷神怡,有的用上深色,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还有的几何和背景混为一体,让人分不清是背景还是画纸”随着年龄的增长、欣赏的深人,孩子们在讲述中,表达的个人见解与对作品的认识越来越多,也越來越富有个性,名画的内涵真正走进了孩子的故事里。

二、再近一步“试试笔”

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经典名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还通过环境布置和开展全校性的活动——校园艺术节,以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的成果,让孩子们挽着大师的胳膊迈开大步向前走。

(一)环境熏陶,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的视线里

真正的经典名画是需要反复欣赏与琢磨的,有效的环境创设能从小就培养孩子对美的倾向性和感受力。结合校本课程研究,我们在环境布置上尽可能最大化地展示名画的风采,让中外经典名画作品在艺体楼、展厅,教学楼的楼道、墙壁、教室门上等每一个孩子的视线可及的地方内悬挂,还专门以台历、校刊等不同平台展示名画迷人的魅力。孩子们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审美兴趣被有效激发并长期保持,审美眼界得到有效拓宽,审美欣赏和表达的能力也普遍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美术活动,让经典名画走到孩子的画笔下

欣赏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经典名画能给孩子们画表现能力还是难以得到切实的发展的,难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因此,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美术活动,向“经典”借内容、借构图、借技法展现名画,让经典走到孩子的画笔下,从而实现走出名画、表现自己发现的美。我们组织班级举办与经典名画相关的主题绘画比赛,让经典名画为孩子的绘画表现提供有力支撑。让孩子们通过临摹经典名画,感受并模仿大师的表现风格,从而走进大师的创作世界,使他们在欣赏学习中所形成的对名画的理解得以巩固和内化,进而提高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思考:跟大师的距离能拉近多少

挖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欣赏、临摹经典名画,是对传统的继承;运用经典名画的内容、素材是借鉴,这些都是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步骤。在课堂上,在校园生活中,多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随时随处都能接触到大师的作品,让他们多多走近大师,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跟大师走的越来越近,我们的欣赏课程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深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教育部.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N].中国教育报.

[3]杨先行.简谈美术欣赏的三种基本方法[J].中国美术教育,2008(4).

[4]历坚芳,沈永政.走进“经典”创造精彩[J].中国美术教育,2016(6).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引导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