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品味,遇见美

2019-08-07 09:05梁惠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研学后教审美能力

梁惠珍

摘  要: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如何有效实施课外阅读,让学生发展个性阅读,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借着番禺区“研学后教”的东风,结合本校的实际,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尝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名著,通过体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课外阅读  研学后教  审美能力

我校是农村学校,虽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学生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读书氛围不浓厚,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不要谈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了。鉴于此,近几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班级阅览角、流动图书、书香校园的建设等,都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读书节活动、读书征文、手抄报、思维导图展览、名著的改编和表演等活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注入了生机,为课外阅读活动翻开了新的篇章。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课外阅读,让学生重拾阅读兴趣,发展个性阅读,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使自己心灵变得更美呢?借着番禺区“研学后教”的东风,结合本校的实际,我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尝试以培养审美能力为突破口来进行农村中学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名著并分析其中的特色语言和典型人物来感悟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下就上述方面,把所做的一些粗浅尝试作简单阐述。

一、研学后教,落到实处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研学后存留的困惑和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教”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用研学后教的理念来指导阅读活动的研究,本就比一般的教材篇目更难开展,而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体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意境美等,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选择阅读内容以及研学问题方面,教师要下更大的功夫。

二、专题进行,脚踏实地

课外阅读活动按照研学后教安排有序开展,每一期的阅读活动主要探讨一个专题内容,在专题内容中,通过体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意境美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反复朗读,特色语言促共鸣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前苏联教育家斯米尔诺夫曾说:“作品的朗读占着我们工作的大部分……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它和受它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作品多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能从多方面感知作品内容,形成立体思维,获得较多审美感受。

如:研學余华的《活着》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分析作品中大量的富有特色的乡村语言,让学生明白,语言的美感和力量,不是一定要靠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在于无形中触发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些俚语既贴合人物形象,充满乡土气息,又符合整部作品的背景,别具特色。

(二)深入挖掘,人物形象树榜样

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美往往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常常集中体现于人物形象之中,成功的艺术形象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传播社会和人生的知识,向人们输出积极的人生价值和审美取向,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教学中应注意挖掘作品人物形象的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努力从真、善、美的高度做出评判。

如:研学《老人与海》时引导学生分析老人的形象,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之感,被作品中老人的坚韧美所感动与激励。通过深入研学、共同探讨,学生慢慢领悟到:人,永远不要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不要放弃自己人生的梦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折,直至战胜自己的人。

作为一个专题,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挖掘,能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感情,使他们的性情得到陶冶,审美趣味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并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榜样,去追求心灵美、人格美,做一个有健康审美情趣的人。

(三)联想品味,音乐点缀明意蕴

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精神活动。在阅读教学中,仅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是不够的。当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幅幅流动的、多变的画面和鲜明生动的形象时,那只是对自然、人物、社会的浅层感受。要达到深入的美感,还要注意揭示画面形象的“内在美”,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受,升华学生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审美判断。这样,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意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审美观点就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了。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融合的“美”更好地展露给学生,调动学生对“美”的感受呢?通过实践,我发现音乐是一种不错的艺术手段,有时,恰到好处的音乐点缀是学生理解内容的点睛之笔,甚至会直达学生内心,促动他们的感受,使他们萌发无尽的遐想,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欣赏和享受,从而塑造“美”的心灵。

因此,有时我会挑选一些适合的音乐参与进去,或做背景音乐,或介绍创作背景,或深入领悟歌词。在音乐的旋律里,在歌词的海洋里,学生会有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这既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培养审美意识,又能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明辨真、善、美,提升他们的内在情操。

课外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审美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以上粗浅做法,曾经给本人教学带来了便利,但也只是本人的一点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同行带来一点启发。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研学后教审美能力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