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形成逻辑与当代传承

2019-08-07 02:05冯丽娟秦尧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创新发展

冯丽娟 秦尧

摘 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长征精神就是是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中形成的,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源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更需要大力弘扬乐于吃苦、无坚不摧、独立自主和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胜利。

关键词:长征精神;逻辑形成;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88 —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1〕。长征精神依托于伟大的长征而诞生,鼓舞了中华儿女在革命年代的激昂斗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探求长征精神的形成逻辑、当代价值与传承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然要求。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逻辑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长征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它不是凭空形成的,有着严密的逻辑形成体系。总的来说,长征精神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精神源头是中华民族精神,现实根基是伟大长征实践,实际保证是党的坚强领导。

(一)马克思主义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思想指引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国人民是在无数的探索、无数的寻觅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从建党之日起就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下来,这体现了人类对先进理论的追求、对摆脱落后命运的勇敢,由此所产生出来的巨大能量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具体结合和运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始于对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的不成熟认识,导致“左”倾主义盛行、认识教条化等,使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实事求是、独立自主,长征最后的胜利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分析和运用,尤其是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正式的确立。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长征精神形成的精神源头

从历史的进程看,长征精神应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和延续传承。民族精神是埋藏在民族心理深层的自发情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和追求。长征精神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精神源头,在长征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壮烈精神都延续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精神的自觉认同与自觉传承,并且都具有整合文化价值、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因此,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地位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作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民族精神在长征中的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是保证中华民族革命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撑。

(三)伟大革命实践是长征精神形成的现实根基

党和人民在艰苦的长征过程中塑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长征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而长征精神又在长征过程中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斗志,推动着长征的胜利,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撑。毛泽东同志在评价长征时指出三个“长征是”:长征是“宣言书”,向全世界宣告即使遭遇了巨大的挫折,红军仍是一支勇往直前、不可战胜的坚强队伍;长征是“宣传队”,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从而达到团结人民、解放人民的目标;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过程中在人民心中一路播下了新中国、新制度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中发芽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成为推动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四)党的坚强领导是长征精神形成的硬性支撑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长征精神形成的硬性支撐,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浴火重生,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击退了无数凶恶的敌兵,征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归根结底在于心中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的支撑,在于党的正确领导指引了正确的方向。首先,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逐步成熟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组织路线保证,尤其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新确立;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载体保证,每位长征人都是长征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最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动力,井冈山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在长征中发展为新的革命精神,即长征精神。

二、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英雄气概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更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是全党、全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更需要伟大精神的推动。所以,全面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为全面深化经济改革提供创新动力

马克思在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上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说明,一个国家应当把经济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可以与经济建设的道路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长征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可以作为科学的理论方法去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其次,长征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发扬长征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顺利度过经济改革的困难;最后,有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当前调整经济结构最明显的手段,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而这两种精神又是在新的时期对长征精神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信念支撑。

(二)为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实践基础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者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受到沿途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很大原因是在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好作风。当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不容忽视,很多党员干部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作为商品进行利益交换,滥用职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遵循。另一方面,长征精神还能为提高干部素质提供实践借鉴。长征途中的中国军队领导干部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下,但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却带领中国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以此伟大诗篇,以此为借鉴,在选拔人才中应当以能力为主、以德才为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文化基础

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在如今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生活中,还体现在文化建设中。一方面,长征精神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思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如理想信念乏力、个人主义抬头、奢靡之风盛行等。加强长征精神中的革命理想教育,促进全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加强长征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教育,塑造积极向上社会氛围;发扬长征精神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另一方面,长征精神还为创造社会主义文艺精品提供了现实素材。在正确解读和合理运用的前提下,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的文艺作品是发扬长征精神的又一途径。长征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现在与长征中面临的困难不一样、主要矛盾不一样,但精神是永恒的,仍然具有重大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四)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建设问题一直是我国在着力解决和提高的重大实际。民生建设的长征路上,就要不忘初心,将长征精神运用于社会变革、运用于全体人民的团结进步、运用于加快中国梦进程。首先,长征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革命,习近平同志提到“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在当代社会也应该保持这种革命精神,打破固有的思维,对生活现状进行革命、对不好的方面进行革命,这就是长征精神对社会变革的启示,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为了民族更美好的未来,为了国家更美好的征程,整个社会都应继续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其次,长征中我党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所塑造的与群众紧密相连血肉关系可以促进广大人民的团结进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基础保障;最后,长征精神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和优良作风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符合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核。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长征精神

如今,长征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长征精神不能抛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文化和宝贵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深度挖掘和解读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在新时代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一)深刻阐释讲好长征故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必须要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长征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中国人民饱经苦难,红色基因应当是集体记忆,一旦被唤起,就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传承长征精神,开展长征精神的系列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对长征的内涵、特点、原因及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召开的会议、制定的路线进行一个详尽的了解和概括。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形势也较稳定,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对长征途中的艰苦、精神的伟大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要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了解透长征的前因后果、行走路线及先辈事迹,利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加强对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的解读,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采用理论教育、形象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长征史实教育,强化史实教育效果。

(二)政府主导巩固宣传阵地

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一脉相承,是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引领的重要资源。国家对公民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导向应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发展红色文化事业上也发挥着重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首先,政府要为鼓励广大人民学习长征文化及长征精神提供便利的条件,如邀请专家和长征老红军开展一些关于长征的讲座和论坛,播放关于长征的纪录片、影视片等,拓宽学习渠道;其次,在长征文化事业建设上,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深化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設,加强公益性和受众性,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最后,政府应对各地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的不同宣传教育形式进行资源联合与整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建共享机制,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弘扬革命传统,此外还要注意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以增强教育实效性。

(三)现代解读融入时代元素

我们传承革命文化和精神,最后的落脚点应在于“传统革命精神现代化”,即传承与发展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时代相融合,从而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首先应该认识到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一致性。破除长征精神“过时论”。长征精神既是对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继承,又是革命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以长征精神的本质,如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互助团结精神等,都是当今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传统革命文化中的现代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凝练表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也是引领人民思想的精神旗帜。将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贯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长征精神进行积极重构和价值探索,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彰显出长征精神的崭新价值。

(四)品牌建设走向国际发展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远征,世界范围内关于长征的报道和研究不计其数,彰显出中国革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构筑的长征精神应该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追求理想和胜利的真实案例。前段时间,肯德基雷锋精神主题餐厅走红,对此,美媒发文表示“这是美国标志性的品牌与共产主义宣传之间开展的一次及其罕见的合作”。这让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美国宣扬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川流不息地涌入中国,让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受到影响,而我们传统的革命文化、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文化却很少能进入国际市场,宣扬中国精神呢?目前,中国也有一系列成功的作品走向世界,如《战狼》《流浪地球》,但这样的作品少之又少,对于中国精神的宣传也只是短暂的作用。因此,当前应该着力塑造长征文化的品牌效应,让长征精神、长征文化走向国际、融入世界,影响世界。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创新发展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