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两个“予”字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能读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吗?
《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常被读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人们普遍认为“爱莲”二字不能切分,况且标题也是“爱莲说”。是这样的吗?
这个长句的第一层,应读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为什么?先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句子的结构。“之”用在主谓“莲”“出淤泥而不染……”之间,取消句子“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性。也就是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放入文中之后,它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了,而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即“爱”的宾语:“爱”什么?不是爱“莲”,而是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然而,“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被加进了“之”字的宾语,是不是太长了点。就算只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8个字,相对于主语“予”来说,也已经很长了。长长的宾语之前,能不停顿一下?停顿一下,换换气,才能把它读完。现代汉语语法规定,宾语较长时,宾前断读。
如果觉得宾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还长,还需要换气的话,就应读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但如果只读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那就错了。这一层可以有,但不能是第一层,更不能是唯一一层。那么,这一层为何要顿在“之”之后而不是之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呢?“爱”的全部宾语有7个,7个宾语共依一个主语“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见,这个长句的二次停顿只能在“之”之后。
同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第一层也只能读作:
予谓(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
尽管后面有一个逗号,但也不能读作:“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是“谓”的宾语。长长的宾语,要想一口气读完,前面就该停顿一下,吸吸气。
这第二个“予”字句的朗读节奏即应划作:
予谓(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样,整体一看就更清楚了,一次停顿只能在“谓”之后。
作者简介:詹静(1964—),男,湖北省陽新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