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2019-08-07 00:56王雪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课文

王雪梅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可见,兴趣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导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只要我们能立足于学生学情、心理,针对文本的特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改变“教学难,效果差”的现状。

一、指导诵读,调动学生兴趣

诵读是人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和好经验。“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文本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句中的停顿,深入体会作者形诸文字的内在思想感情。同时,指导朗读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教学,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诵读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琐碎的讲解,以诵读带动和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从实际出发,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诵读。

(一)教师范读

教师创设一定的诵读情境,然后诵读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这样学生才乐意模仿乐意读。比如《岳阳楼记》是一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如果教师在导入之后,在背景音乐烘托下有感情的朗读,并鼓励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跟着默读。这样,学生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对这篇文章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的畏惧和厌烦心理,教师才可能更好地引起學生兴趣并开始去体悟文章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二)让学生读一读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讲解《狼》时,课前,先指定一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课堂上就请他试读,鼓励其他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大声读出来,使学生感到诵读不是一件难事。这样,学生有了一定能学好的“底气”,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就自然而然地提高。紧接着,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全班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如“止”通“只”、窘(jiǒng)少(shǎo)尻(kāo)等;指导学生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帮助学生找出断句的规律,学会断句的方法,把语句读通顺,读顺畅。初步熟悉文本之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或根据文本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按顺序每学习小组读一段,并要求他们讲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这样诵读的原因,和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可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讲解完文本以后可以让全班学生再次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声情并茂地诵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中把文言的语言、形象、情感、思想融为一体,做到融会贯通。这也是调动学生有兴趣地阅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二、立足文本,营造自由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以文本为基础,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取舍、剪辑教学内容,努力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把读、写、听、说四方面训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那么,应如何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借助有用“资源”、自主阅读课文的习惯

初中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特别是由小学升入初中,原有文言基础薄弱,不借助材料去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参看注解,自由地查阅古汉语字典或辅导资料,自主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地质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预习也可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气氛中熟悉课文,走入课文,进而理解课文。学生理解课文了,就有再深入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论语十则》,课文后面还附有小资料,因此,对一些文言常识,我们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了解、把握。事实证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读的习惯,学会了自读的方法。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基本上扫清字词障碍,而且还能提出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因此获得了阅读文言文的乐趣,增强了主动求知的信心,从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进而会学文言文。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要把教材中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变成死记硬背材料,要挖掘因素,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也即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分析,多引导,多给学生读和感受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伤仲永》的时候,可先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渐熟悉的前提下,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问题“方仲永为什么‘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呢”和“王安石在最后一段中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并让学生诵读课文,回答问题。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因而发言踊跃,说得头头是道。教师在略作明确总结之后,要求学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这时有个男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教师给予了肯定,但并不急于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而是把问题交给其他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答案。这样,在引导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对大胆质疑行为的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勤诵读,拓展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仅仅依靠课内的文言文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平时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习文言文仅靠讲是没有出路的,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活跃起来,由自觉阅读转为自主阅读,并形成兴趣,养成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如语文欣赏课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课本剧表演加深对人物理解,创设情景会调动学生的真实感等等。再如每两周安排一节文言文阅读课,专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让学生探访“三国”、走进“水浒”、戏说“新语”等,将其运用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阅读,并加以比较,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文言素养。

三、提升学习文言文审美的愉悦感,加强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掘文言文中蕴含文字之美,体悟文中的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情感之美。

现在,有不少教师为了应付中考,在文言文教学中,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其实文言名篇中多有審美的因素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我们如何恰当地运用合理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感去阅读、学习,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与各位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发现一次声情并貌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例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对木兰的形象分析,很多人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师参考书为唯一的标准,一字不漏地照搬教师参考书,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当通过启发让学生结合文章谈谈木兰的形象时,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学生对人物的形象展开了大辩论和讨论,最终学生通过学习,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情感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会学生阅读常用方法,提升广泛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段话:“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些,只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重复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尽量少用传授式教学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举一反三、拓展阅读、归类总结学习心得。

文言文作为一种成为历史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已基本失去了生命力,缺乏日常应用的真实语境,使得学生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历史隔膜感。汉语具有历史继承性,学生对一篇文言文不可能一无所知,但日常应用语境的缺失使文言文学习基本上是一种从学得开始然后进入习得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阅读文言文要会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也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一句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

文言文阅读要以新课改思想为引导,打破语文课堂中心论,改变应试教育,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单一型走向多维型,由静态型走向动态型,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周健.在经典细读中发现“批判”[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9.

[2]韩羽.拓展阅读视野,提升文言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8.6.

[3]院菊红.如何解答文言文阅读题[J].教育革新,2008.09.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端午节的来历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背课文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