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雷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对于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国外学者早已开始相关方面的研究,而我国相比国外的动作发展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较少,且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领域,没有将儿童的动作发展与体育教育进行融合,忽视了体育教育对于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对国内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弄清楚当前国内学者关于学龄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进展情况及研究的趋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2.1 学龄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研究
动作发展包含两部分的发展,即身体粗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和精细肌肉动作的发展。国内关于动作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研究,精细动作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李静、马红霞(2007)也较早的引进了国外关于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2),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验证,经过研究发现,该量表在国内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在国内开展研究[1]。任园春等人(2013)采用TGMD-2对852名6—9岁的儿童进行了不同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儿童体质、行为及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2]。由此可见,借助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2)为我们了解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提供了便捷工具。但该量表的使用范围仅限于3—10岁的儿童,对于10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无法借用此量表开展粗大动作发展的相关方面研究。除此之外,国内也有许多研究从体育教学、神经系统等方面研究了与粗大动作发展的关系。吴升扣等人(2016)的研究表明,幼儿本体感觉能力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间的正相关关系符合动作学习与发展的理论,可见促进幼儿的本体感觉能力对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是非常有益的[3]。也有研究以比较核心动作经验教学与传统体育活动教学对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为目的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以动作体系为依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动作教学对促进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4]。全胜在他的研究中也指出,小学体育课程有效的促进了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位移技能发展优于操作技能发展[5]。这些研究充分说明了当前国内学者对儿童动作发展、技能学习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持续关切。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儿童的肌肉动作发展能力进行测试,以了解儿童粗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情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也在此基础上将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研究与儿童的神经发育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试图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来达到对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能力的干预,促进儿童粗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2.2 特殊儿童动作发展研究
特殊儿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某些方面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而对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将有助于了解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情况,为促进特殊儿童动作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国内关于特殊儿童所遇到的不同方面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一般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许多关于特殊儿童与动作发展的研究成果。孟祥芝、谢利苹(2004)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行为困难与动作发展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相关,这提示我们在培养儿童各种动作技能时,要重视帮助幼儿克服行为困难,如过于活跃、胆怯等,否则这些行为困难将对动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不良的阻碍作用[6]。李贵庆等(2006)在对我国弱智学龄儿童动作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探讨中指出,对弱智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动作训练,将有助于他们的大脑机能的发展及机能的修复和补偿,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7]。综上所述,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通过正确合理的动作发展干预,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勇于克服困难。
2.3 测量工具的选择应用
国外关于学龄儿童动作测量工具的编制大多起步较早,而我们国内关于测试工具的编制工作起步较晚,除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者在借鉴吸收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编织出了区域化的测量量表之外,至今为止专门性的自主编制的儿童动作测量工具几乎没有。我国学者目前展开的一系列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都是在国外编制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关于学龄儿童动作发展的测试,最具代表性的是“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2)”工具,下面本文将对国内常用的学前儿童动作测量工具(TGMD-2进行简单介绍。
表2 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
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由DaleA.Ulrich[8]始编于1985年,2000年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二版本(TGMD-2)。它是专门用于评估3—10岁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状况的测量工具。该测量工具由两部分组成,即儿童身体移动能力测验和物体控制能力测验。身体移动能力测验包括跑步、立定跳远、单脚跳、跨跳、前滑步、侧滑步6个动作;物体控制能力测验包括原地拍球、接球、踢球、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地滚球6个动作,总共12个测试项目(见表2)。TGMD-2中的每个项目都要经过两次测验,并根据3—5个标准进行评分,满足一个标准得“1”分,评估结束后,TGMD-2量表可以给出各个分测验的原始分、标准分(量表分)以及总分。该量表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行,且得到了多种文化背景下的验证,为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方便。
TGMD-2不仅在国外得到了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国内李静等人的研究中也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在国内开展[3]。但该量表的制定是以美国儿童为研究对象所编制的,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身体差异等方面的不同,因此该量表要在国内广泛应用,还需对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和部分修订,使其符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3.1 研究者应该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要想揭示个体动作技能学习与发展的规律,需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出发。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在往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动作发展的学科交叉研究,从不同视角揭示规律。
3.2 国内当前对于学龄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多以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评价,注重研究结果的对比,对于研究过程的关注相对较少,在往后的研究中应逐步从定量的研究中过渡到定性的研究,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评价。
3.3 我国与外国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其所编制的测试工具适合国外研究,国内研究者在将其引入的时候,还仍需以本国儿童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修订部分不合理的内容,使引进的测试工具本土化,更加适合国内儿童。
3.4 应加快学龄儿童动作发展常模及评价机制的建立,编制出符合本土儿童动作发展的测试量表,缩小与国际的研究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