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菊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 650032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左室前后负荷过重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排血量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继而出现缺氧、缺血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1]。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急性肺水肿,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抢救过程中的科学护理方式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98例老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其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8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44-81岁,平均(61.34±7.52)岁;研究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43-80岁,平均(61.56±7.3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排除标准: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其他类的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及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予以剔除。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等。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1)护理培训:邀请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循证护理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性。(2)邀请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进行疾病探讨,确定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联合患者自身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3)对症护理: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因心输出量的减少而引起器官出现功能损伤,因此在护理中需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监测内容有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尿液颜色等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评估,以免发生肾脏损害;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对四肢采用顺序性结扎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功能,部分患者需要吸氧时,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面对急性抢救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镇定,有条不紊的为患者进行体液补充,遵医嘱用药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波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会出现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1)疗效指标[2]: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为Ⅰ级,或者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达两级为显效;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达到一级但未超过两级为有效;患者心功能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数×100%。
(2)护理服务满意度:选择医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服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数×100%。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对(n,%)
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服务满意率比对(n,%)
循证医学起源于20世纪末,其本意为“基于证据的实践”[3]。循症护理是在护理工作中将医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寻找疾病发生的证据,结合患者自身的治疗愿景,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全面改进护理质量工作,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9.6%,两组数据比对具有差异性(P<0.05),表明了循证护理用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提升患者治疗感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推荐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