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开发对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9-08-06 00:21易俊莲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开发旅游

摘 要:国内旅游开发对地理生态环境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包括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消极的影响包括对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地质地貌、微生物以及动植物资源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旅游大力开发,对地理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为走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有必要对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消极影响的措施和建议,为旅游开发提供决策服务。

关键词: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到当今已成为涉及旅游资源、设施、服务、活动等社会生活方式。旅游环境包括各种自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如大气、水体、土壤、地質地貌、动植物、微生物、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遗迹景观等,以及由这些自然因素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同时包括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和乡村以及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等。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在中国,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近年来,随着GDP的增长,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颐养身心的绝佳选择。生态旅游已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快速发展的领域。生态旅游是一宗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以自然地理环境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及开发是建立在一定价值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人们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获得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这样的旅游形式往往更能吸引旅游者。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已经成为旅游活动与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旅游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旅游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过度、盲目的开发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却没有跟上,资源和生态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1],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以牺牲旅游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众多问题。

一、国内旅游开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

1.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开发中,注重水草、苗木、绿化建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自然景观越来越好,从而生态环境慢慢提高。适度的旅游开发促进了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改善,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2.文物古迹的保护

旅游开发,常常需要改扩建原有多年失修的残旧景观,经过精心装扮,更贴近人们的视觉及精神需求,使原有的景观得到修葺改善,从而得到保护,人们生活或逗留的周围环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多彩。

3.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开发工程中,会有相关的经费投入,加强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对已经破损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或者整改,让景区的环境更赏心悦目。

二、国内旅游开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如果旅游开发不当,或多或少会对大气、水、土壤、地质地貌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乘坐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引起大气污染以光化学烟雾最具伤害性,不但影响植物,还危害人体健康;废气中还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威胁地球生态的健康;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废气排放可能导致酸雨,增加地球温室效应,诱发臭氧层空洞。

2.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区内垃圾、化学品等随意抛洒堆积,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破坏了自然景观,造成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一些旅游活动的开发,如游泳、划船、钓鱼、水上表演等,都要以水体为依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有些旅游区未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河流、海边等而造成污染。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由于大量旅游设施建设活动以及游客的旅游活动,大量人口的入侵对土壤结构产生很大影响;随着植被减少,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壤板结构度增加,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废水、废渣等侵入到土壤,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很难在短期内降解,从而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4.地质地貌的破坏。

地质地貌景观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因为人为开辟游览步道等而对地质地貌造成破坏;有些旅游区为解决生活用水,从地下大量抽水,对该旅游区地质地貌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开发动土作业,还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

5.超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破坏

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一些热点旅游区只注重短期效益,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大量游客游走于景区,或肆意踩踏,或攀爬登高,林木被毁坏。

6.对景区自身环境破坏

旅游开发建设规模过大,大兴土木,乱砍乱伐,造成稀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造成野生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改变、繁殖能力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的改变,甚至导致动植物减少或死亡。

7.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景区新开发项目与景区原景观风格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景区独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造成景区特色不突出,丧失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三、应对措施

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脆弱性,旅游开发或多或少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旅游开发必须在维持旅游生态与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在提供足够旅游机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状态。

1.旅游开发观念转变

老旧观念,环境观念淡薄、不重视环境保护;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

2.加强科学研究,调查研究旅游资源与环境

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估。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适度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开发依据环境资源潜力分析其旅游环境容量,在充分考虑景区内环境容量前提下,合理确定游客接待数量。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

4.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对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保证旅游活动可持续稳定地进行,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强,高文举. 国内旅游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趋势,旅游学刊,2007,8(22).

作者简介:

易俊莲(1986年8月)女,籍贯:四川成都人,汉族,现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地理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开发旅游
旅游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