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萍, 王亚南, 张 莉, 黄阿美, 李富业, 姚 华
(1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乌鲁木齐 830054;3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济南 250117; 4新疆医科大学科技处, 乌鲁木齐 830011)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长期受力、重复操作、不良姿势、静态负荷、搬举重物、重体力劳动和振动等不良工效学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过程以及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等,引起的以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损伤为主的一大类疾病[1]。有关WMSDs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工作因素与非职业因素。其中工作因素包括工作过程中体力负荷过重、强迫姿势作业等,均与WMSDs的发生有关[2-3]。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成为医务工作者中WMSDs的高发人群。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动态负荷、静态负荷、体力负荷、工效学环境以及劳动组织因素等方面分析护理人员WMSDs的工作相关性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新疆三级医院区域分布情况,抽取新疆15家三级医院,其中乌鲁木齐地区6家,南疆地区4家,东疆地区1家,北疆地区4家。调查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工作1年及以上,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重症急诊科室、手术麻醉科室以及门诊等护理岗位工作,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职护理人员。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表6 000份,收回问卷5 782份,有效问卷5 438份,有效率90.63%。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工作1年及以上,在护理岗位工作,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职护理人员。(2)排除标准:排除有先天性脊柱疾患、肿瘤、关节肌肉骨骼部位外伤史及妇科疾病等非工作性因素导致肌肉骨骼疾患的护士,以及孕期和哺乳期护士。
1.3 研究工具采用改良的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为护士自评量表。该问卷为杨磊等[4]研究团队在获得量表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参考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 (Nordic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NMQ),结合荷兰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Dutch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DMQ),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及以往调查研究的经验翻译编制而成[4]。调查表包括员工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工作情况三部分:
1.3.1 一般情况 原量表包括工作单位、年龄、性别等17个条目。结合护理人员的特点及调查的保密原则,将原量表中“姓名”改为“工号”;将文化程度中文盲或小学、初中、高中项目去除,改为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3个学历层次。
1.3.2 健康状况 包括3部分,对调查对象自工作以来、过去1年内、过去1周内3个时间层面的颈、肩、背、腰、肘、手腕、髋/臀、膝、踝/足共9个部位的疼痛[4]进行评估。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定义:因工作原因,身体各主要部位中有1个及1个以上部位出现不适、麻木、疼痛和/或活动受限等,而且症状持续的时间超过24 h,经下班休息也未能恢复,同时排除肿瘤、结核、外伤以及感染等所致疾病。
1.3.3 工作情况 包括3个分表,对工作类型、搬举重物、不良劳动姿势等进行描述。原量表包含7个维度:静态负荷(static loads)、动态负荷(dynamic loads)、体力负荷(force exertion)、重复性作业(repetitive loads)、环境工效学因素 (environmental ergonomic factors) 、振动(vibration)、劳动组织(work organization)。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信度和效度较好,基本能够稳定和真实地反映职业人群的肌肉骨骼负荷水平。问卷的总体Cronbach′s 系数为0.8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范围为0.52~0.92;问卷的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及预测效度均较高[5],且在护士群体研究中有较高的重测信度,适合用于护士人群[6]。
本研究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问卷中第三部分有关工作情况的条目做了修改。原量表包含的7个维度,考虑护理工作的实际环境,本研究去除了“驾驶车辆”,“您的工作是否在户外完成”,“工作是否涉及寒冷、凉风或者气温变化”,“工作是否需要经常驾驶车辆”4个项目,去除“振动”、“重复操作”类别,留下包括静态负荷、动态负荷等5个维度。上述大多数问题可以用“是”或“否”简单地回答。本研究修改后该部分问卷共包括76条目。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0.757,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具体见表1。
表1 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工作情况分问卷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
1.4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核查无误后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MSDs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1 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护理人员5 438人。其中女性护士5 286人(97.20%),男性护士152人(2.80%)(接近全国护士性别比);汉族4 007人(73.69%),少数民族1 431人(26.31%);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0.53±7.25)岁;工龄1~37年,平均(9.50±7.98)年。基本情况详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n=5 438)
注:*包括门诊、内镜室、影像、供应室等。
2.2.1 动态负荷与护理人员WMSDs 在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动态负荷的评价中,经常稍微弯腰(71.02%)、稍微转身(61.53%)、走动(80.10%)及用手或臂拿取物品的动作(80.97%)比重高;经常大幅度弯腰、稍微转身及大幅度转身、弯腰和转身同时存在、经常走动、经常以手或臂去取物、经常用胳膊或手使出很大的力气、经常用手捏住物体的护士群体WMSDs患病率高。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动态负荷各项目分布及对WMSDs患病率的影响
2.2.2 静态负荷与护理人员WMSDs 在护理人员工作状况静态负荷的评价中,长时间站立(83.58%)、颈部前倾或长时间保持前倾姿势(64.62%)、经常手保持在肩或肩部以下水平(62.78%)3个姿势比重最高,其WMSDs患病率较高;坐位工作(22.84%)、颈部后仰或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25.06%)2项比重最低,其引起的WMSD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舒服的姿势工作,经常长时间保持稍微弯腰、大幅度弯腰,经常长时间保持稍微转身、大幅度转身,经常长时间保持弯腰和转身姿势,以及经常长时间同一姿势工作等姿势的比重均<50%,但WMSDs患病率仍高于“否”选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静态负荷各项目分布及对WMSDs患病率的影响
2.2.3 体力负荷与护理人员WMSDs 在体力负荷的评价中,搬举、推拉、搬运重物(>5 kg、>20 kg)、以不舒服的体位搬举重物、用一只手搬举重物、举重物过肩等所占百分比均<50%,说明护理人员工作中体力负荷不高,但由此对应的护士WMSDs患病率高于“否”选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是否搬起重物举过肩膀引起的WMSD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
表5 体力负荷各项目分布及对WMSDs患病率的影响
2.2.4 工效学环境与护理人员WMSDs 在工效学环境的评价中,工作中脚底打滑、没有东西依靠的环境中,2组WMSD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工作空间是否足够的评价项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6。
2.2.5 劳动组织与护理人员WMSDs 在劳动组织的条目中,认为“工作每天都在变化”的护士占29.59%;认为“休息时间充足”的护士仅占14.18%;“能够决定工间休息”的占“12.36%”;认为“人员短缺”者65.67%;“经常加班”者占68.87%。认为休息时间不充分、休息后就开始工作、不能决定工间休息、经常替同事上班、经常加班的护士WMSDs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7。
表6 工效学环境对WMSDs患病率的影响
表7 劳动组织对WMSDs患病率的影响
3.1 动态负荷、静态负荷对护理人员WMSDs 的影响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7]。有研究显示,工作相关因素,包括工作过程中体力负荷过重、强迫姿势作业等均与WMSDs的发生有关[8]。动态负荷是指工作中躯干动作、颈肩部及腕部运动等;静态负荷包括长时间站立、坐位工作、长时间保持稍许弯腰动作、长时间保持颈部前倾、后仰、扭转动作等;体力负荷包括搬举、推、拉重物等。护理工作内容繁杂,涉及很多具体的操作护理工作,包括病人清洁、给药、吸氧、灌肠等,护士频繁穿梭于病床间,且大多是弯腰进行操作。护理病情较重的患者时,翻身、更换床单等搬动病人的操作增多,也会增加护士身体局部,如手臂、腰背部等的负重。Smith等[9]认为弯腰幅度越大,重力的中心前移越明显,竖脊肌承受的负荷越大。相对静态的工作姿势可导致受力部位血液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容易造成慢性肌肉骨骼损伤。有调查显示,工作中弯腰或其他腰背部受限的工作姿势占护理人员1天工作时间的25%[10]和36%[11]。每天弯腰11~14次者占工作护士的74.51%[11]。而有研究报道,如果每班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和翻身达到或超过5次以上会增加护士腰部WMSDs的发生率[12]。本研究显示,在工作中60.50%的护士经常大幅度弯腰,51.40%的护士经常大幅度转身,39.52%的护士经常长时间保持弯腰和转身姿势,42.04%的护士经常长时间用同一姿势工作,41.41%的护士经常以不舒适的姿势工作。这些动态或静态的不良姿势,如弯腰或身体扭曲会增加脊柱压力并且造成脊柱受力不均,且这些姿势常持续存在,增加静态负荷带来的累积损伤。
3.2 工作组织因素对护士WMSDs的影响有研究报道,劳动组织对工人 WMSDs 具有重要的影响[13]。劳动组织因素包括工作部门是否存在人员短缺、是否经常加班、休息时间是否充足等。刘璐等[14]的研究显示,组织因素中,人员短缺是WMSDs的危险因素,工间休息充足是保护性休息。李萍等[15]的调查显示,床护比低于1∶0.4(目前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标准)、床位使用率超过100%的科室护理人员腰痛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增加。本研究中,85.82%的护士认为休息时间不充足,87.64%不能够自行决定工间休息的时间,68.87%经常加班。护士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约46 h。目前各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工作量繁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持续存在;医护人员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医护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的消耗得不到有效的恢复,持续的慢性累积过程成为WMSDs的重要原因。
3.3 工作场所工效学环境对护士MMSDs的影响工作场所工效学环境因素在发达国家受到较高的重视,有研究人员采用增加身体部位的支撑[16]来减少WMSDs的发生。吴家兵[17]的研究结果显示,汽车工人因工作场所没有足够的空间而对颈、腰、膝部WMSDs 患病率产生很大影响。医院的工作环境不同于制造业或其他行业。在本次调查中,护士对工作空间不足等评价较少,但有45.15%护士认为工作中脚底打滑、46.73%工作时没有东西依靠,其引起WMSDs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场所工效学因素众多,提示管理者加以识别、宣传,以引起护理人员、管理者等的重视,逐渐加以解决。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动态负荷、静态负荷、体力负荷、工效环境因素以及组织管理因素对护士WMSDs患病率有一定影响,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积极探索改善护士工作环境、缓解工作负荷等方法降低护士WMSDs患病率,造福护士群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