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2019-08-04 09:35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侠义金庸江湖

2018年10月30日下午,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祖籍江西婺源,原名查良镛。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功底。1948年,金庸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随后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5年,金庸成为了《大公报》的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武侠小说,“金庸”一名是他将名字中的“镛”拆分后所取。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办《明报》,同年于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随后又写出《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截至20世纪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堪称家喻户晓,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韩文、日文、越南文及印尼文等在海外流传,被认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多维解读

金庸逝世:江湖已远侠义永存

金庸离开了我们,令人伤怀!但即使如此,金庸仍然是华语世界里最大的IP之一。不断衍生的影视作品,即使屡屡被改到面目全非,即使许多小男生小女生早已看剧不看书,仍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即使现在重拾金庸小说,仍可依照“初始平平,渐入佳境,直至深不可测”的旧时评价,渐渐陷入其中。这样的魅力,确已超越时代。其实,以武侠小说扬名宇内,并非金庸内心所愿。当年他求做外交官而不得,辗转赴港,连办报针砭时弊都是退而求其次,写武侠小说仅是浇胸中块垒之举,可却成就了一生荣光。“一手办报,一手写武侠”是文化圈里的赞誉,可于大多数人而言,金庸就是那个写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作家。

不过,金庸小说长于情节,也能满足人们对江湖的幻想,但在价值观层面仍有守旧一面。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桎梏,即使纵观其人生,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早已大于中国传统文化。倒是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因世事变化而更为深刻,反倒成就了最好的金庸。

无论如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跌宕岁月里,武侠小说曾是一代漂泊者的精神慰藉。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又成了一代大陆年轻人的精神食粮。通俗文学的光辉岁月,就这样穿越时空,金庸也成为几代人生命中无法绕过的名字。

金庸走了,感谢你让我们读懂侠义

中国浸染千年的传统文化,各种文学题材已构成一座座精神寶库。而金庸却能以偏大众文学的武侠小说自成一家,除了他开山新派武侠小说的独辟蹊径,更有他对“侠义”二字的深刻诠释。“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盼你心头牢牢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金庸正是借郭靖之口,道出了侠之“大我”与“小我”。

在近代,中国人有过被外虏入侵的惨痛记忆,出生于那个年代的金庸,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他笔下的大侠,扶大厦将倾,解倒悬之急,用自己的力量和声音放大出一种对国家的责任和态度。如今看,是侠义成就了金庸的文学地位,而金庸又让无数年轻人读懂了真正的侠义。这份薪火相传,大概就是文以载道的根本内涵。

金庸笔下的侠义,是发轫于冷兵器时代,对于千变万化的新时代,是否有能产生影响的弧度呢?答案是必然的。除了影视作品的传播热度之外,对于江湖和侠义的理解,更会因为精彩的文学作品而升华。为国家、为人民、为正义……时代在变,内涵不变。

金庸走了,感谢你让我们读懂侠义。心有灵犀带来的是惺惺相惜,价值认同带来的是知行合一。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侠义精神就不会相忘于江湖。

猜你喜欢
侠义金庸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郭沫若的侠义观新论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金庸的财富江湖
爱的江湖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竞技活动
相忘于江湖
展浩然之气,昭侠义之风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