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燕萍
摘 要]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宜兴社会实践为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建构章节知识结构,发展学生能力,探索数学章首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式.
[关键词] 生活;发展;章首课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罗巴切夫斯基说:“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数学来源于生活,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生. 当今大数据时代,数学被广泛运用在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不同領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了解数学之间、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开发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创新案例.
恰逢2018年5月本校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其中的教学设计比赛项目课题为“不等关系”. 它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的章首课.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分别建立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体会建立不等式模型的基本方法. 笔者以“不等关系”这节章首课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探索数学章首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式. 正巧同年4月上旬学生去宜兴社会实践,笔者思考以此为素材挖掘学生身边的不等关系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感受学习本章内容的必要性;同时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类比等式学习不等式,类比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建构章节学习内容的大致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此篇教学设计特色鲜明,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经历的具体情境,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
(3)类比等式的学习,了解本章节不等式的研究内容.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通过具体情境,建立不等式模型.
?摇(2)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问题1: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具体会比较哪些?(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等)
问题2:比较的结果可概括为哪两种呢?(相等和不等)实际上,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不妨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情境1:如图1,在刚结束的宜兴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高空缓降逃生训练,教员拉住绳索的一头将同学缓缓放下,你能表述其中的不等关系吗?(学生的重量>绳子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