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莉
[摘 要] 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时空观念是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地图是历史课内容的有机结合体,是教学的有力工具。历史教师应该依托教材,借助《历史地图册》,以课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初中历史课堂配套使用地图册,激发学生兴趣,落地时空观念。
[关键词] 时空观念;历史图册;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和思想品质。如何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看图学史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宋代史学家郑樵在其《通志·图谱略》中就提到:“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可见图表对于学史的重要性。图表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历史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统编教材的配套历史地图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图、表格、年代资料。运用好这本地图册,可以让时空观念在课堂上、在学生头脑中落地。
一、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尤其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没完全具备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对于文字史料缺乏辨析和判断能力,而图片比文字史料的表述更直观形象,可将庞杂的内容化繁为简,方便学生感知历史。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时,请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册上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设计如下学生活动: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各在哪里建都?
(3)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是怎么来的?“田氏代齐”又是怎么回事?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从政治斗争性质来看,反映了哪一新兴阶级夺取政权?
(4)看看注释,战国起止时间怎样,这一名称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把这一时期称为战国?
这样利用历史地图提出问题学习新课,有效降低学生阅读文字史料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正因为如此,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基于历史时间和空间的思维能力,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历史地图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落实时空观念
初中历史课堂要以课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给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时空情境,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学会读图、识图、析图、用图,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要构建新型教学形式,转变单纯依靠教材中的插图和地图的教学观念,建立运用历史地图册辅助教学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册上丰富的资源进行读图、识图,利用地图的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將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想象思维紧密结合,使之积极主动地去发掘地图的内涵。
在学习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学生还没接触世界史,对日本的状况了解不多,让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册第12页。
师:请同学们找出中国、朝鲜、日本的地理位置。并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师: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请同学们观察地图并阅读教材,说说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是什么?
生: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师:1894年,夹在中日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做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根据地图注记找出战役的地点,并列表归纳战役的时间、主要人物及结果。
在这样的课堂训练过程中,可以逐步使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训练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提升时空观念
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认识历史,不仅是历史学习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认识历史的有效路径,更是学生发展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由此,笔者和几个农村中学的历史老师围绕如何利用地图册培养时空观念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依托教材,借助《历史地图册》,以课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适合农村初中教学的路子,研究了一个初中历史课堂配套使用地图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方式,即以图导课、依图授课、用图反馈、作图小结。下面我就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为例,介绍一下这种形式:
(1)以图导课:即用教材或历史地图册上的图片导入新话题或新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课上课之初,老师先请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册》第23页《袁世凯剪辫表示革命》的图片并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如何?那袁世凯上台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以此导入新课,并解释北洋军阀和北洋政府的概念。
(2)依图授课:呈现新知识时,教师准确、恰当地选择教材或历史地图册上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思考,最大限度地挖掘历史图片中所蕴含的史料信息,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在《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课的教学中,先出示自学导学案,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册第23页“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反袁斗争过程示意图”,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学生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等基本史实之后,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第23页“军阀割据示意图(1917—1918)”和“读图”栏目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洋军阀三大主要派系的分布情况,并试着列表归纳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和控制的区域。然后,根据教材第53页“材料研读”中的图表内容,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用图反馈:在巩固新知并将之转化为能力的阶段,老师通过历史图片来提高学生解析历史问题能力。例如在本节课中,可以出示四幅图,分别是: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袁世凯祭天,然后让学生按四幅图反映的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4)作图小结:此设计意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灵活运用多样的方法,如历史年表、绘制地图等图示法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将本课史实定位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
例如,在这节课中指导学生参考地图册中的柱状图“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反袁斗争过程示意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结构示意图,用箭头连接,并说明事件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充分运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的图片,还发动师生搜集更多更好的图片,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图片信息,优化课堂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训练,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历史课前,学生早早地拿出历史图册以备上课翻看学习,并养成了学习历史时随时翻看历史图册的习惯。在课堂中,通过历史地图册的巧妙渗透,时空观念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逐步深化了对历史本质的认识,学生能够回到历史现象所发生的那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理解它发生的时代性。
通过不懈的坚持,经过这样的课堂训练,时空观念也会在学生头脑中、课堂上落地生根。再经过之后逐步强化的历史学习,学生才能内化时空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