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8-03 02:55邢媛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邢媛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怕写、不愿写,或者写出来的大部分作文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字词句;二是学生日常交际用语影响其书面表达;三是学生缺乏课外实践。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家校合作,开展阅读活动;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鉴赏等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小學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教以来,笔者读过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作文,有写得精彩的,也有一板一眼平淡无奇的,然而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生拼硬凑凑出来的。总的来说,没有哪一个班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能够超过半数的。对于作文教学,笔者伤透了脑筋,明明写作规则、如何润色等写作知识都已经教给学生了,学生面对新的作文题,还是一脸的茫然。

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写,其次是学生不愿写。读一篇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完全读不出六年级的味道,更让人烦恼的是,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里还总是出现低年级时读过的作文书里的“扶老奶奶过马路”“妈妈背起生病的我去医院看病”这些已经被写滥的内容。笔者曾布置学生写周记,其中一位学生没有写。笔者问他为什么不写,并跟他说:“周记是最好写的,没有规定主题,没有规定内容,你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多自由啊,你怎么就不写呢?”那个学生只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不会写,我也不想写。”

除了不会写、不愿写,就算写出来的,也只是如平时与别人闲聊一般,寥寥几句满是错字、错词和病句的叙述。没有精心地安排内容主次、详略,也没有用任何的修饰,一定意义上说,不是学生不会用,是没有意识去用。

二、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对于学生作文里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深深地思考了其中原因,也读了一些名家的文章,究其原因,总结如下:

(一)学生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字词句

不看作文,只从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中就能感觉得到,学生的词汇量少,表达能力欠缺。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虽然笔者能够明白他们想说什么,但学生就是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而是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首先跟孩童时期父母的培育有关,其次和后天学习生活中的锻炼有关。孩童时期,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正确的言语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早期规范语言。等到入学,教师对孩子语言系统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笔者曾听过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她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学生回答问题,一般是以词语的形式回答,如教师问:你觉得小白兔聪明还是小灰兔聪明?学生通常会答:小灰兔。但是这位教师就会引导学生说出“我觉得小灰兔更聪明点,因为……”这样完整的话。六年级的学生,语言系统已经定型了,这个时候再去培养为时已晚,所以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从孩童时期着手。

(二)学生日常交际用语影响其书面表达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接受着教师规范的普通话教学。然而,学生在使用广府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之间存在不少尴尬的语言现象:学生上课说普通话,下课用方言交流;单独发言时用普通话,小组讨论时用方言;甚至在发言时就两种语言混杂。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海报、手机短信、留言等书面语中也不自觉地夹杂着大量的方言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三)学生缺乏课外实践

遇到新的作文题,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我没见过,没做过,没玩过……我怎么写啊?这就表明学生的课外实践少。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直观教学,为的就是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网络、电视上获知,而对于日常衣食住行的实践,许多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干活,故而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酸甜苦辣。那么,在作文中,我们要求的情真意切,学生又如何能做到呢?

以上问题,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思考、总结出来的,那么针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该做出怎样的努力,使之得到解决或改善呢?

三、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家校合作,开展阅读活动

语文是一门靠自身慢慢积累的学科,语文素养也是在一种良好的汉语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我们想要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就必须给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可以熏陶、浸染的文化环境。最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就是激励学生大量阅读,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感。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跟家长商量、沟通的方法,让家长在家督促、陪伴孩子阅读。在学校,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竞赛、阅读分享等一系列活动,相信学生往脑海中存入大量的文章之后,写作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去提取脑海中的好词佳句了。

(二)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关于作文教学,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就懒于带学生去亲近自然,做得最多的是网上下载图片、音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虽然在视觉、听觉上获得了一定的感受,但大自然中还有触觉、嗅觉等体验,这些是教师无法用多媒体传递给学生的。在让学生写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真正走进春天,去呼吸野花的清香,去感受溪水的清凉,去倾听小鸟清脆的叫声。学生处于这样一种真实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又怎么会写不出来优美的文章呢?

除了多带学生到课外实践,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要知道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所讲的变成自己的作文。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静态美到观察动态美,从观察自然美到观察社会美,从观察外在形式美到体验内心精神美,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语言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动心、动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小学生感性知识贫乏,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因此审美判断还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肤浅、轻率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具体、正确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为美的对象所感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美。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

当然,作文教学还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发现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学生会写、愿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