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凤
摘 要: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各地的历史、民间艺术、地理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开展应该从本土文化资源着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借助本地文化遗产古迹来启发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合理设置主题,及时掌握小学生动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等策略,激发小学生探究本土文化资源的兴趣。
关键词:本土文化;文化资源;小学;综合实践
一、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
(一)本土文化中有较为优质的文化资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面向小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小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小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长期积淀下来的本土文化,大量吸收了本地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文化的精髓,有大量能利用的价值,能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借助本土民间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民间特有的文化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起热爱家乡的观念,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此不仅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在现代教学应用中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要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
现代教育的其中一个弊端就是太过重视理论,忽视了实践、操作的作用。如果片面看重书本知识,就只能教育出“书呆子”式的小学生。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强调书上的理论,奉行“本本主义”,教条式地进行教学,那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在课堂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土文化开展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教育,可以避免让小学生迷信书本,使其在读圣贤书的同时也能了解天下事。现在的小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能让小学生尽情投入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对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是极为有益的。小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总是缺乏具体的感知,因此书本上的知识只能给他们留下大概的印象,但是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能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学到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本土文化植根于小学生心中
刚上小学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其年龄尚幼,身心的发展还不成熟,受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大。因此,这一阶段的文化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土文化资源与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有效结合,恰好满足了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这样既可以让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又可以激发和增强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小学生的学习多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他们对于感性的、具体的事物往往有着极好的接受效果。开展有关家乡本土文化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易被小学生接受,并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小学生认识并了解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就能激发小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感,并自觉地捍卫它、发扬它。从长远来看,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对家乡的认同感,并为之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素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展现,是这个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家乡的本土文化则是本地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让小学生多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从目前看来,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晰,甚至有小部分小学生完全不知道“家乡”为何物。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在小学内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会使小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慢慢了解、熟悉家乡的文化,渐渐勾勒出家乡的轮廓,明白家乡的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素养,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借助本地文化遗产古迹启发小学生
每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也必定会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在这其中沉淀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艺术知识,非常适合帮助小学生认识并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非常渴望探索新鲜事物,因此,面对本土文化,他们会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时如果能恰当、巧妙地借助本土文化的遗产、古迹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带领他们参观历史遗迹,了解家乡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这样将会在增强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及培养历史责任感等方面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考察家乡的地理环境,观察家乡人们的生存状态,将有助于小学生认识特有的环境在家乡本土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并学习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小学生拜访一些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通过老一辈文化继承人的言传身教,将会使小学生切身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如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也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这将会使他们对于不同文化碰撞所带来的灿烂文明有全新的认识。将小学生置于一个实际操作的环境中,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理解力,从而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合理设置主题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来促进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热爱家乡和其特有的文化。因此,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应该从小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自然地生成主题,否则会使小學生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同时也会与我们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教育小学生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分寸。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使其自发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主题,或师生针对某主题共同设置方案。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置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又要起到锻炼小学生能力的作用。
(三)及时掌握小学生动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小学生的身心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出现新的想法时往往不能及时清楚地反馈给教师。这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主题活动。由于小学生的说明能力、表达方式不同于成人,所以教师要用心倾听,尊重其想法,给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并同时抓住机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小学生极其渴望被承认。因此,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对他们出色的地方要充分赞扬,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并不断总结、反思。
(四)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动员家长参与配合,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开展活动重要支柱的作用。《小学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小学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当今的教育中,家长早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只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才会使我们的活动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活动更好地完成,还可以让家长和小学生在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解。
四、结语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本土文化作为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已慢慢融入国际化的范围内,必须源源不断地发展下去。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不但可以彰显本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让本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