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一海(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
说起痛风,大家都不陌生。但有一种疾病,急性发作时酷似痛风,实际却是因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所致的疾病。对于这种“假性痛风”,你了解吗?
黄伯今年65岁,一年前反复右膝关节肿痛,查血尿酸最高为458微摩尔每升,比正常值略高一点,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痛风,服用了别嘌呤醇一段时间后,血尿酸已降至正常值。但令黄伯苦恼的是,血尿酸达标后仍膝关节肿痛发作。后来黄伯来到省人民医院专家门诊求诊。接诊专家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并让黄伯行膝关节X线及CT检查。X线发现,黄伯右膝关节前半月板钙化影,CT检查未见尿酸盐沉积。这初步可以认为右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痛风所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专家结合黄伯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考虑他患的是“假性痛风”,于是让黄伯进行了关节腔抽液检查,结果发现了关节液里有焦磷酸钙晶体沉积,随后被医生确诊为患的是焦磷酸钙沉积病,也就是俗称的“假性痛风”。经关节腔注射得宝松、口服秋水仙碱等对症治疗后,黄伯的右膝关节疼痛已半年多未再发作了。
“假性痛风”,即焦磷酸钙结晶沉着于关节软骨所致的疾病,又称焦磷酸关节病。由于它是在1961年研究痛风的关节液时发现的,故称为“假性痛风”。该病的男女发病率相似,40岁以下发病者少见。但在老年人中,年龄愈大患病率愈高,从放射学软骨钙化看,65~74岁阳性者占15%,84岁以上者可高达44%。该病除了会引起疼痛,还会导致关节软骨钙化以及关节退化。
“假性痛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外伤、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散发性(原因不明)、家族性(家族性的分两种:第一种是相对良性的形式,以多关节分布为特征,包括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伴有急性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无慢性变形性关节病,这种形式发生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第二种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中,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伴有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的炎症以及变形)和继发性(继发于其他代谢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色素沉着症和低镁血症)。另外,创伤或外科手术后也可诱发该病。
假性痛风分为急性、慢性和无症状性三种。急性发作时肿胀和压痛快速发展,可以是单关节或多关节发作,迁移性或累积性,单侧或双侧发作,在6~24小时内达到最大值,疼痛非常强烈但却有自限性,一般持续7~10天自行缓解,这一类最容易与痛风混淆。而慢性可侵犯多关节,进展缓慢,可出现晨僵、屈曲挛缩等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类似症状。还有一种是无症状性的,这类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由于其他原因进行检查,在拍片成像后偶然发现。那么,患者自身如何区分二者呢?
“假性痛风”急性发作时虽与痛风相似,都有关节呈红、肿、热、痛的表现。但“假性痛风”主要侵犯膝、肩、髋等大关节,其中膝关节最多见,其次为髋、肩、肘、踝、腕和掌指关节,也可以涉及手的小关节,但痛风则好发于小关节。
与痛风不同,假性痛风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表现,单纯通过控制饮食来治疗是没有作用的,治疗讲求个体化,无症状者无需特别治疗,出现症状时酌情借助药物,甚至是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焦磷酸钙沉积病,最佳的安全治疗方法包括冷敷或冰敷、短暂休息,或进行关节抽吸及关节内注射长效激素的方法。不适合关节内注射激素的急性患者,可短期口服或注射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逐步降低);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如0.5毫克,每日两次,首次可用1毫克)或小剂量口服非甾类抗炎药(必要时用胃保护药),以预防频繁发作的“假性痛风”。
慢性焦磷酸钙沉积病患者,可选择口服非甾类抗炎药(必要时加胃保护剂)、秋水仙碱(0.5~1毫克/天)、小剂量激素、甲氨蝶呤和羟氯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治疗,关节严重破坏者,可接受关节置换。
另外,患者应积极处理合并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色病、家族性低磷血症和低镁血症。
Tips
如何检测“假性痛风”
关节液穿刺检查是诊断“假性痛风”的金标准。一般穿刺查出焦磷酸钙晶体的可以确诊为假性痛风,穿刺查出尿酸盐晶体的则是痛风。部分患者会两者同时合并,关节液可见尿酸盐和焦磷酸钙两种结晶。此外,“假性痛风”急性发作时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血尿酸值并不高。X线片上显出白色沉淀物轮廓,而痛风则无此影像特征。
需要提醒的是,焦磷酸钙沉积病的检查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检查,以免出现误诊或检查不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