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明玉
指导专家·郑舜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兼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天冷胃寒,很多人会出现包括“胃胀气”在内的腹部不适症状。一般来说,导致上腹胀气、胃脘痞闷不舒的原因,并非都是“胃”有病,还包括胃、胰腺、胆囊、肝脏在内的消化器官有了问题。
据曙光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郑舜华教授介绍,从胃来说,上腹胀可能提示为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溃疡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还可能是胃肿瘤引发的胃胀、癌痛。而且,冬季本来就是胃炎、溃疡病好发的季节,如果原本有这些基础病的人,更容易出现胀气。
从胆来说,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常出现的症状也是上腹闷胀或者隐痛。若是急性发作期,则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的闷胀、隐痛、不适、嗳气等会更加明显,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右上腹部的剧烈绞痛,并向背肩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
从肝脏来说,肝炎、肝硬化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容易表现为腹部、胃脘部的胀气。而且,腹胀还是肝硬化患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肝硬化患者如果进食过多,容易在下午及晚餐后出现腹胀。
从胰腺来说,慢性胰腺炎也会出现腹胀的情况,急性胰腺炎者腹胀的不多,主要以痛为主。
了解上述胀气的诱发原因后,我们就能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建议随便用一些胃动力药或消食药就草草了事。在临床上,医生会详细地询问病史,然后可以做B超、胃镜、CT等辅助检查,查明原因才能针对性治疗。
郑舜华教授说,就目前的医疗条件来看,要查明上腹胀的病因并非是难事,给消化系统做检查的方法也很多样化。“比如,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胃脘胀,这可能就牵涉到‘慢性胃炎’或者‘溃疡病’。对此,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这能了解很多情况,若是饥饿、空腹的时候或者是半夜里有隐隐的疼痛感,吃点东西后会好转,那就可能提示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为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有饥饿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若是进食后仍旧有胃痛感觉,则可能提示是胃溃疡。如果只有饱胀感,而没有疼痛,那可能就是慢性胃炎……在经过这些判断后,再做个胃镜检查,就基本上可以明确病因了。”
于中医而言,上腹胀、胃部的胀满不舒都可以归入“胃痞症”的范畴,从而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
脾胃虚寒型:临床表现为容易发冷,喜欢吃热的食物、喝热饮,舌苔白薄。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温中散寒的方法,如服用良附丸等。
脾胃虚弱型:肚子饱胀,一吃就饱。对此,中医认为要健脾助运,帮助运化。中药可以选用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包括其他理气的药,可以把症状加以改善。
肝胃不和型:以气滞为主。胃不和的主要表现在胀,心情不好的时候胀得更明显,有时候还会两胁胀痛,大便有些黄、干。这种情况就要用疏肝理气的药,如柴胡、郁金等等。
湿热型:临床表现为胀满感明显,口气很重,一吃就胀。这种证型的人往往就是油腻稍多一点,特别是年关的时候应酬多、膏粱厚味,尤其容易发病。辨证后多选用清热化湿的方药。
要特别提醒的是,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早期的胃部肿瘤可能仅表现为胃部胀气。因此,如果老年人感到腹胀持续一两周还不见好,就应立刻到医院就医,及时做胃镜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胃癌。
注意食物搭配:食物搭配不良会带来消化问题,例如牛肉高油脂,而栗子的淀粉含量高,二者同属温热食品,同食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再比如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会影响消化吸收,严重的还会发生腹胀、腹痛、腹泻。
喝醋: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时先喝一杯柠檬水,它也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适量摄取高纤维食品:虽然高纤维食品有利于健康,但有些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增加排气。如果你想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用量以维持健康,应从少量开始,使肠子逐渐适应,这样可以减少胀气。
应避免的食物:胀气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统无法吸收某类碳水化合物,如甘蓝菜、绿花椰菜、洋葱、白花椰菜、全麦面粉、白萝卜、香蕉等都容易引起胀气。此外,豆类也非常容易引起胀气。如果你喜欢吃豆子,又不希望胀气,这里有一个解决办法。将豆子浸泡12小时,或用湿纸巾覆盖24小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产生气体的化合物含量。
少吃乳品:如果有乳糖不耐症,那么饮用乳品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胀气。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其肠内的乳糖酶不足,无法充分消化乳品中的乳糖,这些人只能接受限量及某类乳制品。
细嚼慢咽: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饮米汤: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五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