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皖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高职院校健身气功的学习问题及推进路径。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网站查阅有关健身气功、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访谈及实践中获取的材料进行综合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高职院校健身气功教学推广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下一步高职院校健身气功教学发展的思考意见。
1.2.3 访谈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与相关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谈话,并就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同相关专家一起深入了解,以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1.2.4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对学生对健身气功的知识掌握情况,发放调查问卷65份,回收问卷65份,有效问卷65份。
1.2.5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1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普遍存在惰性思维,加之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时间不长,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此外,受电影等各种媒体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理解停留在电影中的轻功或看到的手劈砖等一些硬气功上。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健身气功缺乏认知,学习兴趣不大,主动参与气功学习的人数少。
2.2 健身气功中的“调心”是指自觉地调整心理状态,在练功过程中要求不断排除私心杂念,逐渐建立良好的心态,把心理调整到最轻松、最自然、最舒适的状态。显然,人对自己思想的控制是很困难的,不可能是讲讲就可以做到,必须要有方法,方法不当则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对心理的难以掌控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让气功的传播者对此小心十分,会在健身气功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略对“调心”的要求,缺少意念的气功动作与其它体育项目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2.3 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健身气功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健身气功运用于专业的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也只在国家健身气功中心成立后的近10多年的时间里,目前,高职院校的健身气功教师基本上没有经历这方面的专门培训。健身气功建立在传统的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其动作必须遵循人体经络的走向,在这方面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是很难讲清楚其中道理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今后健身气功教学改善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广健身气功以来,健身气功亦逐步向高校推进。由于人们对健身气功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大多教师对健身气功的认识还停留在若干年前社会上带有神功色彩的“气功”阶段,校园中健身气功的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学校的领导对健身气功作为体育项目是不重视的。而高职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程度更低,不少学生对此停留在影视作品的认知上,几乎没有人接触过健身气功,更不用说练习(表1)。江苏省2013年8月开始开展高等院校健身气功培训,其目的旨在全省各高等院校大力推广健身气功,让易筋经、五禽戏等健身功法能在大学校园“生根开花”。为更好地推广健身气功,江苏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队高校的师生进行免费培训,此举对高职院校健身气功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据调查,高职院校健身气功师资多是教师自身感兴趣而参加培训,很难得到学校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所以免费的培训给了喜爱健身气功的教师一个深造的机会,虽然在校推广起来可能还存在困难,但毕竟提高了教师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像江苏省为高校健身气功师资进行培训的这种形式成为一种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师资不足的途径,不仅如此,其对学生的培训也为在校园乃至社会推广健身气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表1 学生对健身气功了解程度调查 n=6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例如,江苏省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只需要注册即可入校,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较低,虽然也会积极上进,关注自身发展环境,但其更趋向现实的社会形势。其表现出以下明显的不足。(1)学习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在学习中得过且过,学习积极性不高。(2)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低。高职院校学生通常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比较木然,没有形成积极的心态,其对校园的各种活动漠不关心,不会主动参加。且受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3)自我控制力较差。由于不少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还有部分学生心态不健全,对教师的话很难听进去,而外界的东西却容易打动他们,易受不良风气影响。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健身气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产生兴趣,要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健身气功的学习,难度较大。
练气功必须做到“调身、调息、调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调心即意念,属于自我的心理暗示,是内源性的调节方法。”即练习者在习练气功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意念加以引导,达到意守、入静之目的。但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例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气功因不注意调心的引导,很多练功者因此神志不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致使现在对于健身气功的习练很谨慎,在对教师的各级培训中,很少对意念、意守及调心的概念及方法予以全面讲述,对此的要求也很少提及。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教动作,不教调心或意念导引的方法。传统气功的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在于精神的修炼,是对神经系统的锻炼,通过神经系统锻炼的效益促进其他各系统的发展。如果在练功的过程中不注重意念、精神方面的要求,即调心的方面不能得到重点练习,气功所能产生的效能就较差。“健身气功的锻炼效果来自于动作和意念的配合,即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结合。”因此,不强调意念控制,就不可能放松入静,也就达不到健身气功的健身效果。
体育教师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难度不大,但如果仅能做好动作而缺少对气功理论知识的掌握,必然造成对动作的深入理解不够,影响教师进一步教学的效果。健身气功依据中医经络等理论而存在,目前体育教师的学习经历中很少接受这方面的学习。“传统理论基础又包括健身气功整体观、健身气功与阴阳五行学说、健身气功与脏象学说、健身气功与经络学说、健身气功与精气神学说等理论。”由此可见,如果在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只受到动作技术规范方面的训练,缺少理论方面的学习,显然是很难把握健身气功技术动作内涵的。一方面学生对健身气功缺少感知,另一方面健身气功又缺乏理论的表达,当教师都不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学好动作必然有缺陷。缺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就很难理解动作,不知其所以然。健身气功的功法很多,其创编必须符合经络运行的规律,所以了解其中的原理,则可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选编一些基础动作为学生启蒙。健身气功作为一门课程,必须从构建基本的理论知识开始,再辅以实践的动作技能传授,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健身气功发展。
(1)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时相比本科院校较少,课程安排相对灵活(实训、实习课程多),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所以,要使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得到好的开展,必须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否则健身气功就得不到扎实发展。(2)要逐步构建起具有高职特点的健身气功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健身气功大多数是“白手起家”,基本上由对此感兴趣的教师主动地利用保健课、选项课或参加比赛而开展健身气功。人手少、基础差的现实,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从基础工作做起,从课程建设开始逐步展开相应的工作。只有构建健身气功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了解健身气功文化哲学、动作机理、中医养生、治疗健身等方面的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3)要注重对学生的健身气功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充分感知健身气功,充分了解其不仅对人体生理可以产生好的作用而且可以修炼人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以此培养对健身气功的学习兴趣。
对于零基础的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来说,校园健身气功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更具现实意义。健身气功虽说动作简单易学,但同样也需要基础,如思想的基础——建立意念导引的概念、知道如何放松入静等,身体的基础——正确的呼吸、较好的柔韧协调素质等。如果不从基础的入静、放松做起,不了解基本的气功常识,即便能做完一套动作,也只是做了一套气功操,健身的效果一定不大。我国一句俗语“筋长一寸,寿长十年”道出了柔韧性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健身气功的抻筋拔骨就是通过柔韧性练习促进人体经脉通畅,从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而高职学生的柔韧性普遍较差,因此,从基本的柔韧性练习做起,能很快地提高健身气功的学习效果。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基础练习的重要性。
全国普通院校健身气功任课教师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基础理论了解不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相对于普通院校在健身气功的基础理论方面的不足程度更大一些。虽然气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但里面不乏有糟粕的东西,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把其中迷信的东西披上现代的外衣,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以2001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为标志,开启了发展健身气功事业的新篇章。正因为其发展的时间不长,意味着教师得到正规校园学习的人数不多,高职院校健身气功的教师所进行的专项学习不足。且我国经络学说等理论与现代科学的链接还未打通,其中高深的理论还需要相关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学习。所以,提升高职教师传统文化的理论水平,补齐短板,对高职院校健身气功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定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其中重要的一个不良习惯就是学习时思想不集中。因此,对于这些心性不高、做事思想不集中的高职学生来说,尤其需要训练期安静心,而让他们安静下来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意念导引放松,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现力较佳的运动项目。然而健身气功易筋经却是松静缓慢的项目,故学生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疲劳等反应。此外,练习中学生容易将功法体操化或武术化,不能从气功内涵的角度演练功法。所以用意念入静,对于没有气功概念的学生有着特殊意义。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不清楚意念的内涵且不能在学习中给以有效运用的话,学生即便是掌握了健身气功的动作,但由于不懂得“用意”也不能真正掌握其要领。健不了“心”,也就难以有好的健身效果。从思想层面上看,练习健身气功是“将意念集中于自身生命活动,意识活动是内向性的。练功时不仅要隔断人体感官与外界的联系,而且要自觉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控制的锻炼。”显然思想意识的练习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因而在高职院校推广健身气功,应该先从基本的入静练起,创编基本的入静功法让学生练习,健身气功的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