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文
(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系,广东 肇庆 526100)
一个项目的本质特征,是一个项目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与一个项目的主导竞技能力是一致的,特别是其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是核心问题,更是主要的与一个项目的主导竞技能力相一致,这是800 m跑项目训练发展的根本指向。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比赛比什么就练什么”的思维,这本身没有错,但由于缺乏辩证思维的基本知识,没有理解与掌握唯物辩证法强调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基本原理。往往在操作中只是抓住了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可能是主要方面也可能是次要方面,而没有抓住800 m跑项目本质的整体内容,如我国男子800 m跑项目就是因为教练员没有处理好训练过程中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的矛盾,直接导致了训练成效不高、实力水平欠佳与长期徘徊不前等情况。在我国男子800 m跑项目训练中,近几年出现了由突出训练量而转向突出强度,并逐渐确定“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我们认为800 m跑项目比的就是速度,这是项目规则决定的,但“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表达的不完整。“以速度为核心”对800 m跑项目是比赛主导能力的一个方面,并不是本质的全部内容,而本质是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抛弃主要矛盾,或唯独拿出矛盾的一个方面,训练就难于成功。800 m跑项目的主要矛盾是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的对立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如何全程高速度的问题,也就是全程快速持续的奔跑能力,即速度耐力。我国与世界男子800 m跑成绩的差距都在后程,所以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的对立统一是男子800 m跑项目的主要矛盾,速度耐力是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们共同构成800 m跑项目训练的指向,也是800 m跑项目的本质特征与主导竞技能力,其“速度耐力”是800 m跑项目的训练核心。
强调“速度耐力”训练,不能轻视“移动速度”,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既要强调二者的对立,又要重视二者的统一;既要抓住主要方面,又要重视主次的转化 。特别要充分认识其中“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的对立统一,即追求在一定距离上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在一定速度上的最远距离。既要速度时我能快的起来,这时体现的是最高负荷强度、较低负荷量;要耐力时我能远的起来,这时体现的是最大负荷量、较低负荷强度;强调统一时,是二者的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互动发展,也就是“专项”的负荷量度。从表1中可见, 以男子800 m跑世界纪录为例,运动员要达到1:41.11的水平,移动速度100 m跑为10.39比赛中每个100 m跑平均速度为12.63;其他速度耐力指标分别为:400 m为50.55,600 m为 1:11.72,1000 m 为 2 :10.46,1200 m为 2 :39.20,1600 m 为 3 :39.39,2000 m为4:43.14。从统计收据看见,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相互之间关系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没有高水平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就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速度耐力,也是我国与世界男子800 m跑运动员主导竞技能力差距的重要方面。
选择和创新训练手段的着眼点是发展和形成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分为一般竞技能力和专项竞技能力。选择和创新训练手段的主要依据,首先是对800m跑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根据项目规律的需要确定训练手段;其次是根据运动员当前的身体情况、训练水平、预期达到的专项成绩指标来确定一些主要训练手段,再者就是根据专项成绩指标来确定训练手段和主要手段需要达到的水平。就我国男子800 m跑运动员多年始终徘徊在1:48.00的水平,要想达到世界水平1:43.11的水平。从表1中可见,其中移动速度100 m跑为10.59 比赛中每个100m跑平均速度为12.88;其他速度耐力指标分别为:400 m为 51.55 ,600 m 为 1:13.06,1000 m 为2:13.21,1200 m 为 2:42.51,1600 m 为3:43.79,2000 m 为 4:49.03 。笔者从事多年男子800 m跑项目的训练认为,首先选择的训练手段是能够使运动员移动速度100 m和速度耐力400m成绩达到10.59和45.97水平的训练方法;其次选择的训练手段是能够使运动员速度耐力600 m和1 000 m成绩达到1:13.06和2:13.21水平的训练方法。最后,通过提高运动员一般耐力水平和速度力量的训练手段使运动员1200 m达到2:42.51;1 600 m达到3:43.79;2000 m达到4:49.03。在800m跑项目的专项训练中,会采用很多训练手段,其中有一些手段训练非常有效,有时称这些手段为“杀手锏”在训练中只要抓好这几个主要手段就抓住了关键。其实,我们都知道训练手段的选择应该紧紧围绕专项。可实际上,我们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采用的许多训练手段与800 m跑专项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小。综观当今国外优秀8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趋势—训练手段的选择与专项结合越来越紧密,而且越来越集中。例如,前男子800 m跑世界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的教练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设计了8种专项素质训练手段,每一个手段都是为了改进专项某一环节的技术,提高某环节的能力而设计的,塞巴斯蒂安科在比赛前的专项强度训练中可以连续跑5个800 m,其每个800 m跑的强度达到106.00,使练习的强度达到了比赛的要求。现在我国男子800 m跑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大多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但其内在的内容就不一定相似,这是“形似神不似”,这是我国男子800 m跑运动员速度素质差的主要原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在青少年运动员移动速度的训练中,在抓好提高运动员30 m移动速度的基础上,应重点抓好青少年运动员60 m、100 m跑的速度节奏感,根据每个运动员未来专项成绩应达到标准,并对速度节奏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从表1可见,以男子800 m跑专项成绩达到1:43.11的水平为标准,应按照运动员在比赛中每个100 m跑平均速度为12.88的标准培养青少年100 m跑的速度节奏感;其次,在青少年运动员800 m跑速度耐力的训练中,以12.88 的速度节奏感为标准,逐步延长这种节奏感的距离达到200 m、300 m及600 m;再次,为了继续延长速度节奏感的距离,可采用一般耐力训练和速度力量耐力的训练手段。速度耐力对于800 m跑项目是至关重要的,在全年的训练中,更加任务的不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同时还要就某一运动员和某一阶段与移动速度相辅相成的发展,这是训练的关键,特别是重复跑、间歇跑的有机组合与支撑这一组合的其他辅助训练最为关键。
表1 男子800m跑运动员不同水平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数据统计
表2 不同水平男子800m跑走项成绩与主导竞技能力、核心竞技能力及相关数据统计一览表
专项竞技能力包括主导竞技能力及其核心竞技能力。主导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赛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运动能力。它是运动员所承载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运动训练发展竞技能力和监控训练质效的关键核心。高水平800 m跑运动员主导竞技能力是600 m,而核心竞技能力是100 m、400 m、1 000 m及400 m跨步跳的能力。从表1中可见,衡量高水平800 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最主要的速度耐力指标是600 m即主导竞技能力,同时支撑主导竞技能力600 m是100 m、400 m、1 000 m及400 m跨步跳的能力即核心竞技能力。主导竞技能力及核心竞技能力的关系是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的辩证关系:从内容来看,主导竞技能力(600 m)突出居于主要矛盾地位,而核心竞技能力(100 m、400 m、1000m及400m跨步跳)是指在主导竞技能力中,起核心作用的运动能力,是主导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范围来看,主导竞技能力是构成一个项目竞技能力的多种矛盾的主要矛盾,是在两对矛盾以上的竞技能力中比较出来的;而核心竞技能力是这一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从性质来看,主导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重点,提示我们在800 m跑训练中要注意寻找关键问题即主导竞技能力600 m。而核心竞技能力是主导竞技能力中的主要方面,要注意区分主次关系。主导竞技能力600 m 支配、决定着运动项目的性质,而核心竞技能力100 m、400 m、1 000 m及400m跨步跳主要决定着运动项目的性质。从表2中可见,为使主导竞技努力600 m专项速度耐力达到1:11.72,其核心竞技能力100 m、400 m、1 000 m、400m跨步跳等必须达到对应指标,从而使运动员的速度(m/s)、步频(步/s)、步长、800 m跑比赛的步数达到世界水平,我们只有掌握800 m跑项目的主导竞技能力和核心竞技能力,才能不断提高800 m跑项目的比赛成绩。
3.1.1 我国传统地把中长跑项目主导竞技能力确定为“以提高一般耐力”为主理论,至今还影响教练的训练观念,教练员在青少年训练中忽视各个阶段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相辅相成发展,致使高水平运动员因移动速度差而影响速度耐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导致我国男子800 m跑竞技水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3.1.2 目前我国男子800 m跑项目在“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这种“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表达的不完整,最重要的问题是忽视了主导竞技能力中的“速度耐力”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3.2.1 在800 m跑项目的训练中,应围绕主导竞技能力中速度耐力600 m指标,建立以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并不断向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转化的多项训练指标,实现训练的科学量化管理系统。
3.2.2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应在全国各级体育学校、青少年业余训练俱乐部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培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管理方法和科学训练的手段,并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不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