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东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乒乓球技战术的统计也趋向于多元化,由最初的张晓蓬,吴焕群等人提出的传统乒乓球技战术三段统计法,可以简称为“传统三段法”,发展到吴飞等人提出的关于改进技战术统计方法的研究,杨青等人提出的乒乓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张钱伟提出的将比赛进程划分为开局、中局、尾局技战术统计法,以及肖丹丹等人经过研究分析提出的“乒乓球技战术双三段统计法”,都在逐步完善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统计的方法。本研究主要从2018年女子乒乓球世界杯丁宁VS朱雨玲的比赛入手,使用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3种技战术统计法,即传统三段法、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法,双三段统计法,对这场比赛进行分析。
传统三段法是由张晓蓬等人根据多年理论知识积累及实践经验总结研究出来的对于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将比赛细分到每一局、每一分球,把一个球划分3个阶段:由1、3板组成的发球抢攻阶段,由2、4板组成的接发球抢攻阶段,由5板及5板以后组成的相持阶段。通过这3个阶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传统三段法仍然是各种技战术统计方法的基础,各种统计法的创新离不开传统三段法的基础理论,传统三段法在当前乒乓球技战术领域中仍居于核心地位,无法被取代。
张钱伟提出的开局、中局、尾局将比赛划分为3个阶段,每局比赛有一方到5分之前称为开局。有一方到9分之前称为中局,,9分及9分以后为尾局。肖丹丹等人提出的乒乓球技战术双三段统计法实际上是传统三段法“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相持阶段”与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法相结合的一种统计方式,通过各段得分率和各段失统计。
有关乒乓球技战术统计方法。
1.2.1 内容分析法在中国知网以“技战术”,“统计法”为关键词,查阅各种有关乒乓球技战术统计方法的文献20余篇,并对不同的技战术统计法进行分类,对比分析,比对优缺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以2018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女子单打决赛中,丁宁VS朱雨玲的比赛为例,该场比赛丁宁4:0(9,8,10,8)战胜朱雨玲。通过录像仔细观察丁宁在比赛中每局、每分运用的技战术,并进行统计分析。
1.2.3 比对分析法为了更清晰地对比乒乓球技战术统计分析中的传统三段法、开局、中局、尾局法及双三段法的优劣,将丁宁VS朱雨玲比赛的原始技战术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丁宁对朱雨玲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73%,得分率评估结果为优秀。丁宁在发球抢攻过程中,有5个球是自己发完球后主动抢拉直接得分,并且拉球落点变化较大,2个球抢拉失误,说明丁宁在发球抢攻阶段的拉球成功率较高,发球抢攻意识强。在比赛关键比分时,丁宁更愿意采用发抢战术,发下蹲砍式发球,落点不定,有短球有急球,增加对手预判难度,降低对手回球质量,给自己的发球抢攻创造良好时机。在整场比赛中,丁宁仅发失误1球,失误率低,整体发球质量较好,相对于对手朱雨玲来说发球变化方式更加多样。
丁宁在接球抢攻阶段,第2板和第4板的衔接较好,第2板接球主要以控球为主,给对手的落点以中线偏反手为主,给对手发球抢攻制造困难。同时,丁宁在接抢段第2板上手直接得分的有3球,失1球,其中3球均被发到丁宁反手位,丁宁主要采取侧身拉抢攻,体现丁宁上手意识强,侧身抢攻技术运用成熟。第4板也及时准备反攻,第4板防守反攻阶段丁宁赢3球、失3球。但丁宁的接发球技术仍不稳定,在比赛中直接接发球失误有4球,对手朱雨玲的发球落点、旋转有变化,丁宁由于判断不准、出手犹豫,造成接发球失误,日后应增强接发球第一板勇于上手的能力。
本场比赛相持阶段是双方主要的技战术进攻得分手段,使用率达58%。在相持阶段,丁宁的得分率为50%,与对手的相持能力不相上下,2人的相持回合数在8板以上的高达20次,并且相持质量较高,双方回击球落点变化多。回击落点主要以对方正反手斜线大角及中线位置为主,调动对方移动,寻求机会发力。这样的回合数和回击球质量不仅对双方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是个挑战,还对双方的体力的持久力是个考验。
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法与运动员的心理变化相关,在每局比赛开始运动员都要重新调整心态应对比赛,但到比赛中局阶段运动员的体力、精力都有所下降,影响运动员的技战术发挥;在每局比赛尾局阶段,运动员的得分信念更加坚定,也会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对运动员来说能否保持领先优势或扭转战局对心理是个极大的考验。因此,在运用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法过程中,要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的探究。
丁宁和朱雨玲的比赛在开局阶段得分率较高,占总体得分的37%,说明丁宁进入比赛情绪较快,易在开局把握比赛局势,给自己营造良好的开局优势;但在每局比赛中局,丁宁得分率仅为29%,失分占总体失分的40%,失分率较高。通过观察,丁宁在中局阶段的发抢和接抢球运用较多,相持球较少,可能是丁宁在比赛中局阶段注意力及体力均有下降。(表2)
表1 丁宁VS朱雨玲比赛的传统三段技战术分析
表2 丁宁VS朱雨玲比赛的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技战术分析
2.3.1 在发抢段的统计中,丁宁在发抢段的开局、中局、尾局得分率均大于或等于50%,中局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均最高,得分率达80%,与对手朱雨玲相比占据明显优势。(表3)
表3 丁宁VS朱雨玲比赛的双三段统计技战术分析
2.3.2 在接抢段的统计中,开局得分率最低,尾局最高,说明丁宁的接抢段随着比赛的进行得分率逐步提升。使用率在开局、尾局较高,体现了丁宁在比赛开始及比赛尾局更敢于上手抢攻。(表3)
2.3.3 在相持阶段,丁宁的得分率均大于50%且逐步上升,说明在比赛过程中,相持是丁宁的主要进攻手段。在比赛开局、中局使用率较高,但在尾局丁宁可能面临体力下降,相持使用率降低。(表3)
2.3.4 在开局段,丁宁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均较高,丁宁和朱雨玲都是两面快攻型打法,在开局阶段2人体力也较充沛,相持是双方主要进攻方式。(表3)
2.3.5 在中局段,丁宁发抢段的得分率较高,接抢段与相持段得分率较差,但依然以相持为主要技术手段,相持使用率高达62%。丁宁在相持过程中积极主动变线,落点变化多样,调动朱雨玲大角度移动。(表3)
2.3.6 在尾局统计中,得分率最高仍然是发抢段,但发抢使用率较低;相持的使用率最高并且得分率也超过50%,说明在整场比赛中,丁宁的相持技术发挥较为出色。(表3)
传统三段法只能单一的从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和相持球来分析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对于发球段、接抢段、相持段,这三阶段对比赛的整体整合能力不能完全体现;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法可以将比赛进程的各个阶段整合到一起,但是缺乏了对每一分球技战术的具体分析,同时在分析技战术过程中,还要增加对运动员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相比这两种统计方法,双三段统计法将传统三段法与开局、中局、尾局统计法相结合,从不同的方面对技战术进行比较分析,使分析的结果更加清晰、有条理,数据全面完整,更能深入透彻的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但是随着乒乓球材质改变,直径变大,导致球速减缓,旋转变弱,运动员双方的相持回合数不断增加,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分析也应逐渐增加对相持球落点、板数的统计分析。因此,乒乓球技战术统计法仍应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