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家族文化的凝聚力功能

2019-08-01 06:32钟晴伟
大观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力功能

钟晴伟

摘 要:中华文化是国家凝聚力的灵魂与源泉,家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族存续发展的根基,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理应加以重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家族文化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力;功能

中华文化是国家凝聚力的灵魂与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关口,文化建设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而在中华文化的全部构成中,梁漱溟先生认为,家文化是核心,钱穆先生也曾说:“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家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个家族存续发展的根基,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过去它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深入研究中华优秀家族文化的凝聚力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具有文化凝聚力的优秀家族文化

文化是国家文明的象征,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它之所以能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独立性,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一般认为,“家族”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聚合,家族文化则是指以家族的活动为基础,以家族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包括宗法、族规、家训等相关行为规范,祭祖活动等相关仪轨,族徽、族歌、宗祠等相关标志物和物质载体,家族的气质、传统等精神特性。在近代,家族文化一度被视为封建糟粕,遭到猛烈抨击。但其实家族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虽然有过时的和不合理的部分,但也有充满温情与智慧的,具有文化凝聚力功能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忠于国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历史,我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期间虽然出现过数次统一与分裂的斗争,但维护集中统一、反对分裂割据始终是发展的主流。”这种精神传统在许多传承至今的家训家规中都有体现。抗日名将卫立煌所在的卫氏家族,家训的第一条是“爱国:所谓国家,有国才有家。中华各民族从建立统一国家的几千年来,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爱国传统。”吴越《钱氏家训》国家篇教导家族成员要“忠诚国家、胸怀天下”。金陵濮门的百年家规以“忠孝传家”为训,将爱国摆在首要位置。东莞大朗的叶氏祖训写道:“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虽死无悔。”

当然,在古代“家天下”的政治模式下,家族文化中的“爱国”往往与“忠君”聯结在一起。正如邓晓芒教授所说:“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历来是跟忠君分不开的。爱国主义不是一个超越的东西,它总是跟现世的某个当权者、某个君主联系在一起。”也即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存在。但是,近代以来,家族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演化。“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愿为国家富强做出贡献,并能同全球华人的寻根观念链接,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因素。”

(二)推崇仁爱孝悌、敦亲睦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家族,要自立于社会并长久发展,除了要协调好家族内部的关系,还要注重邻里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因此,在制定族规家训时,先人们一般都会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教育子弟孝亲、敬长、睦族、仁爱、礼让。范仲淹在《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中说:“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林则徐在“十无益”格言告诫子孙:“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朱子家训》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的家庭亲睦准则。《钱氏家训》中写道:“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曾国藩则劝诫子女“尽孝悌,除骄逸”,要敬老爱幼,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三)崇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曾历经沧桑而又生生不息,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与家族文化又紧密相连。可以说,每一部家族史都是先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的历史。江汉平原彭城堂刘氏的宗谱就记载了先祖几番在异地重建家园、艰苦创业的事迹。江阴五忠堂刘氏,素有忠于国家、自强不息、勇于建功立业的光荣传统。梅州丰顺县的客家人的箴言是:“挺直腰板来做人”,“扎起毛辫做赢人”,“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中山郭氏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力和落地生根的适应性而著称,郭氏后人谨遵祖训,努力拼搏,艰苦创业,在商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成就骄人成绩。

二、优秀家族文化凝聚力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紧密相连。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只有达到心理上的认同,国家才会稳定。“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是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内在源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优秀的家族文化通过血缘关系、亲缘情感将族人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认同。同时,优秀家族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思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某种一致性,个体所持有的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家族所持有的对国家的认同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家族文化认同行为和国家认同行为。因此,传承与弘扬优秀家族文化可以有效整合家族力量,把炎黄子孙凝聚在同根同源和相同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的旗帜之下。

(二)给当代中国社会提供稳定的价值支撑

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都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它集中反映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体现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的价值世界也发生了多次裂变。任剑涛教授曾说:“当代中国价值变迁就是传统价值观崩溃、现代价值体系建立的过程……显现为中国人的价值缺失和价值紊乱。”现实确实如此,正是因为主导价值缺失,道德体系不完善,当代中国的道德问题频发。要突破这一困境,必须重新确立社会的共同理想,找寻共同的价值内核,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们正在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优秀的家族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是源与流的关系,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传统文化包括家族文化精华部分的提炼与升华,传承与弘扬优秀家族文化,对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将大有裨益。同时,家训族规则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在当今社会发挥独特的功能。

三、优秀家族文化凝聚力功能的现实意义

首先,传承与弘扬优秀家族文化,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追本溯源、认祖归宗的文化传统。传统家族文化在20世纪虽历经劫难,一度式微。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族意识的觉醒,家族文化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各地的宗亲活动日趋活跃。调查显示:“宗族的重建在中國南方非常普遍。传统时期的祠堂修葺一新,族谱重新修撰,人们的宗族身份认同意识开始渗透到乡村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7年4月,山西举办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代表冒雨祭奠先祖,古槐后裔们相聚大槐树下共叙血脉亲情,共商发展大计,现场蔚为壮观,气氛甚是感人,这些无疑都是家族文化凝心聚力作用的重要体现。

其次,传承与弘扬优秀家族文化,是联系海内外华人,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许多的华侨华人虽身处海外,但多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心系祖国,乐于寻根问祖,愿意资助故土发展经济,家族文化此时就是增进感情,促进交流的纽带。身为第四代泰国华裔的两位泰国前总理英拉和他信就曾带着孩子回到祖居地梅州探亲、祭祖,并希望能寻觅祖源世系,查找祖先的确切居住地。事实上,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由华人华侨自发组成的以宗亲会、同乡会等亲缘性社团也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30多年来,华侨华人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各地投资兴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合作。”

再次,传承与弘扬优秀家族文化,是反对各种分裂倾向,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国面临着各种分裂势力的袭扰,除了运用经济、外交等方式解决以外,还可以发挥家族文化的柔性作用,利用家谱族谱、家训家规、祭祖活动等联络亲情,增进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事实上,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如连战、宋楚瑜、吴伯雄、萧万长、郁慕明等都曾回乡祭祖,认祖归宗。而这样家族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密切两岸血脉亲情,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总之,在现阶段合理地汲取传统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充分发挥其文化凝聚力功能,不仅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增进海内外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情感交流,以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2]冯尔康.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3(6).

[3]汪德迈.新汉文化圈[M].陈彦,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刘晓春.一个人的民间视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力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