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学中的视觉读写能力培养分析

2019-08-01 01:33贾耀程
大观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养

摘 要:摄影教学多围绕故事主题展开,借助生动的摄影形象,或者是丰富的语言形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从摄影教学的构成要素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同视觉读写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摄影教学中的视觉读写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视觉读写能力的基本概念、内容展开分析,而后结合摄影教学的现状对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进而获得较为明确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摄影教学中视觉读写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摄影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科学设置、多元融合,可以充分发挥视觉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摄影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摄影教学;视觉读写能力;培养

视觉文化的本质是场性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关于视觉文化的概念,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整体而言,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以视听媒介作为传播的手段,并将视觉作为该形态的中心,因此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后者则以纯视觉媒介作为传播手段。视觉文化是相对于口传文化和读写文化而言的一种概念,其文化以视觉形式展现出来,印刷文化则以文字媒介进行传播,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文化影响着我们观看图像的方式以及场所等,使得我们对艺术的注意力不再被画廊、美术馆等结构完善的场所所吸引,从而能够全身心沉浸于艺术的海洋,發现平淡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就像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过去我们会在展厅欣赏,而今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展览,手机、电脑、明信片等,都可以作为欣赏艺术的媒介。而今,我们的生活中布满了经过技术手段加工处理的仿像,我们所看到的并非事物本身,更多的是事物的复制品。面对视像信息爆炸的现状,在尚未找到更为确切的词语之前,我们不妨用视觉文化一词对其进行概括。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摄影教学中的视觉读写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视觉读写能力的基本概念、内容展开分析,而后结合摄影教学的现状对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进而获得较为明确的发展策略。摄影教学中的视觉读写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摄影教学中视觉读写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学生视觉文化素养、摄影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视觉读写能力的定义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考虑到笔者选取摄影教学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因此在对视觉读写能力进行阐述时,也应当以摄影教学作为论述的切入点。摄影教学多围绕视觉主题展开,借助生动的摄影形象,亦或者是夸张的语言形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从摄影教学的构成要素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同视觉读写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从摄影形象来看,其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图形建构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视觉方面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二,从文字叙述来看,语言的夸张与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见,在研究摄影教学的过程中,视觉读写能力的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而视觉文化正是技术进步的成果,面对这一局面,个体应当也必须增强自身的能力,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主流的传播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需要深化美术教育改革,以帮助个体在视觉社会背景之下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重点关注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如何增强视觉的表达能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视觉表达是对自己感知的一种具体描述,其所面对的对象是具体的,因此对于这一对象的视觉表达并不是简单直白的描述,而是一种情感意义上的表达,期望通过这一表达,来获得他人的肯定或否定,由此看来,意义对于视觉表达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正是开展大学生美术教育的原因所在。

二、摄影教学中的视觉读写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视觉观察和判断能力

从摄影教学的改革进程来看,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摄影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涉及审美实践,也涵盖了启发与创造,同时还具有视觉情感性。从当前宏观的教育背景来看,在摄影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关键变量有二:一是教师,二是教学。前者是主体,后者是要素。当今最受欢迎的理想人才模式为“高素养+精专业”,而这也正是人们享受成功的坚实基础。因此,增强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有助于实现摄影教学的目标。摄影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传统创作活动为基础,重视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面对新的图像文化环境,如何进行观赏,又如何解读、反思、理解多样性的学习行为的含义,帮助学生加深对可视艺术形式的理解,同时融专业知识与自身经验为一体,锻炼学生传达艺术的能力。对于摄影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的美术教育知识显然是必须掌握的,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基本技能,并熟练运用基本技能。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运用,更应当领略感受当代艺术的多样性,领悟经典艺术精神,感受文化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情感,探讨其对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视觉表达能力

对于视觉文化而言,学生可以说是其创作主体。王大根教授曾言,美术的本质就是图形语言,通过图形,人的思想感情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在视觉文化背景之下,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基本美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判断和观察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由此不难看出,在培养学生视觉表达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通。通过微摄影,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运用视觉材料和语言的目的也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摄影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例如使用的句子以及引用的话等,对学生表达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简单来说,你所了解的句子和词汇越多,你所能运用的要素也就越多,二者之间显然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通过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得以增进交流,并且交流的有效性也能够得到保证。

(三)视觉思维能力

视觉思维是一种以视觉意象为基本运作单元的视知觉,在这种运作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它是人文学科或者其他学科的思维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视覺意象可为物体、事件和关系的全部特征提供其结构的等同物,所以,视觉思维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思维需要意象,意象中又包含着思维。因此,包含意象的视觉艺术乃是视觉思维的故土。

三、摄影教学中的视觉读写能力培养策略

(一)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媒介,增强互动与交流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网络,而现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的痴迷更达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摄影教学是通过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而进行传播的。这个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大的互动媒体使服务于该媒体的摄影内容由原来的空白到现在的发展空间难以估量。

(二)深入推动视觉素养训练实践活动

视觉素养培养方法是多元的,是可行的。对以视觉表达为中心的视觉素养培养的深度研究确实有待提高。针对初中生特殊的心理时期,为了不失去其对艺术创造活动的热爱,寻找一项良好的教学课题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对儿童时期的绘画形象的厌恶和对实现写实绘画形象的能力的缺失,导致不稳定时期的焦虑感。作为非儿童式和非写实式的摄影教学将是这一特殊时期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视觉素养训练载体。摄影教学的实践将是以视觉表达为中心的视觉素养训练的深入实践活动。

(三)重视并不断提升“读”和“写”的能力

视觉读写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在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意的看和无意的看是两种重要的培养方式,并且基于不同的接收方式,进而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思路。与此同时,有意的看侧重于学生综合意识、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而无意的看则是侧重于学生摄影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读与写的交融发展。因此,通过培养自身多样化的“看”的习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通过有意识的看发现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人们不容易发现的文化密码,这正是视觉读写能力赋予高师美术教育的新能力。在摄影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科学设置、多元融合,可以充分发挥视觉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摄影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秦绪春.“初中学生视觉思维个性化的培养与研究”课题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8).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张超.娱乐新闻标题中人称表达的可及性研究——语用心理学视角[J].采写编,2016(5).

[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陈春娱.从视觉符号性看蔡志忠漫画《老子说》的文化意义[J].名作欣赏,2011(36).

作者简介:

贾耀程,博士,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制版、平面设计、摄影。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