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高泽
摘 要: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创作,最引入瞩目的莫过于媒体语境的改变而带来的艺术形式的变化,传统媒体艺术创作正向数字化、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这类新方向发展,呈现出全新的艺术展示形式与艺术内涵。文章主要研究了数字时代下技术与艺术两者的发展及紧密联系,结合当代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例子分析了数字时代下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者创作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数字时代;技术美学
数字时代下新媒体艺术展示出全新的形象,自我意识和互动增强,艺术家的创作延伸至观者,构建多元的互动形态成为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艺术慢慢向新媒体艺术转型,期间出现了各种传统媒介的融合和数字媒介的加入,这也对艺术创作者和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存在方式和展示特点,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所使用的技术,对新媒体艺术创作者对创作方式的摸索,新媒体艺术展示方式的探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时代下的新媒体艺术
数字时代下,艺术创作的媒介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传统单向展示的纸媒、雕塑、广播屏幕等,逐渐转向可交互的屏幕、雷达投影、Mapping等传统艺术从未出现过的新媒介,其本质是在数字时代下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艺术家们积极响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变迁,创作了大量的当代新媒体艺术创作。
奇点艺术科技的作品《千里江山图》,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将原作转化为数字语言下的动态变化的视觉效果,用艺术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沉浸互动艺术空间,让观众走到国宝名画中,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重现了惊世国宝的经典与魅力。少林寺武术馆与腾讯新文创联合打造的少林寺武术馆全息互动投影纪录片,用全息投影、人眼3D和人屏互动的方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内打造了一个关于中国武侠的全息投影纪录片。该纪录片首先通过3D粒子的方式实现了水墨效果,预先拍摄好少林武僧的动作视频,再将该动作视频与影像相结合,实现最终的人影互动,最终将武和禅的概念用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西雅图灯光节和历史与工业博物馆联合展出的投影“太极”在博物馆墙体上用Mapping的方法,用音乐配合灯光去展示几何形态,其中融入了中国太极的图腾和语义符号,将太极用一种工业化、数字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效果。“丝路视觉”为2016年10月18日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所创作的深圳600年历史的大鹏古城墙体Mapping秀,在饱经沧桑的古城墙上用现代科技投影舞狮等非物质文化,古今交错、虚实相交,更像是把大家聚集起来,看一场特别的、生动的Mapping“非遗文化”。
可见众多的文化内涵表达艺术,已转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型艺术形式,形成突破想象力的数字体验艺术,呈现出更加多彩丰富的形式。
二、数字时代下的新媒体艺术特征
在数字革命的推进下,新媒体艺术创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美学感受与感官体验。技术对艺术的介入,使得美学探索中诞生了技术美学。在数字时代下新媒体艺术特征体现在技术的凸显和技术美学的特征两方面。
(一)新媒体艺术中技术的凸显
乔丹( Ken Jordan) 和帕克( Randall Packer) 将新媒体的特征归纳为五种类型:交互性、超媒体、综合性、叙事性及沉浸性。这五类特性决定了新媒体艺术必将是融入了多种新科技的艺术产物。理论家马诺维奇对新媒体技术总结的五大特征——数字表现、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文化转码,也体现出新媒体中强烈的技术特征。新媒体艺术中技术的特征体现在利用计算机构建虚拟新媒体艺术空间画面,配合输入与输出设备,并且多用传感器设备、触发器设备等计算机外设,将受众的活动或反应对应输入到设计好的程序中,实时影响到艺术的展示内容与形式。
此时艺术作品产生的信息是超文本形式的,即来自不同受众的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动作反馈、声音反馈等被转为数字信息之后,按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最终以视觉化的形式将输入的信息输出。这是由若干受众给出的信息节点和艺术家的展示信息节点之间相关性的链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的非线性网络,也展示出了极大的可变性、可能性与不确定性。
(二)新媒体艺术中技术美学的特征
数字技术美学是一种介入技术美学,“现代社会,高科技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硬件系统介入了艺术的创作,增强了艺术作品中的技术含量。有此技术,才有此艺术。没有此技术,则此艺术就不复存在。艺术完全成为技术制品,因而称之为介入技术美学,诸如摄影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网络艺术。介入技术美学的特征是:技术突显、艺术依附、亦真亦幻、色彩瑰丽。”
数字时代下的技术美学特征,体现在对于形式美的创造,指计算机将大数据的规律、数学中的函数等特质进行处理,把人类的想象力变成可视的规律或无规律的艺术图形,形成虚拟和逼真共存的图形。计算机可模拟的如粒子系统、无限循环的线条与图案、多维度下的图形、分形图形等的呈现,都是传统艺术媒介无法展示的画面内容。其形式美的表征在于其数学逻辑构建的图形的规律性展示出空前的美感。画面图形的感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艺术创作者通过数字技术,将人类从未见过的图形展示出来,给人全新的美感沉浸体驗。另外,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的画面展示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人类想象中的存在、不存在或已消失的形象、题材、内容、角度,都可以有更好的更真实的展示方式,计算机解除了我们眼界的束缚,我们得以突破常理,一窥现实之外的世界。
三、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创作思维的影响
从现在以及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可以发现,新媒体艺术创作者的思维必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创作思维必然是一个数字时代下对艺术的艺术风格、表达形式、表现手法、表现语言等方面的更新后方法和内容。数字时代对新媒体艺术创作思维的影响可以从下面三点来看:
(一)新媒体艺术是互动的
从新媒体的交互性、超媒体、综合性、叙事性及沉浸性的特性可以看出,现在以及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交互性是一个独特的新媒体艺术特征。交互性有两种形式:一是视觉交互,是指人与图像的互动,即计算机随着人的视觉和协作变化,实时地出现图像与之相对应;一是行为交互,行为交互是人在行动上与虚拟空间物体进行互动,它可以切实感受到虚拟物体的重量、质感和运动轨迹。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创作者不再是一个单单以个人表达的角度去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的,而是以受众是如何更好地感受作品、以及受众如何参与到作品过程、作品图像应该有什么变化为出发点去创作的。因此,在创作思维上,有一个从展示自我到包含关注其他人与物的趋势。作品创作更像是和受众进行沟通,是一个实现信息交换传递的过程。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艺术展示行为更为个性化,受众接受方式从固定到可变,展示的实时化,都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需要思考的維度。
(二)新媒体艺术是具有自动性的
新媒体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思维有了自动性的概念。在艺术形态的语境下,早期的自动性常指艺术家通过某种活动达到生理上的限制而激发潜意识的想法,是一种没有特定意图下随意的创作活动。在数字时代,自动性变成一种创作概念,艺术创作者试图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使用数字技术创造出有序或无序的画笔,在特定的创作意图的指导下去完成这个创作作品,也可以通过借助受众的参与活动,如触发动作或跟随这一系列的互动动作,将作品完成。此时的受众更像是创作者们手中的一支画笔,在创作者的设计下,完成了这个艺术创作。可见这种在数字技术依托下的自动性,包括程序的自动性和受众的自动性,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可以当成是作品中展示人的意识的载体。
(三)新媒体艺术是打破媒介界限的
在新媒体艺术中使用了不同的媒介,展示出全新的更丰富的形式。首先,新媒体艺术刷新了艺术表达的方式,从以前用丙烯、水彩等传统画笔去画出静态二维画面, 转化为利用电子屏幕作为画布,用电子装置作为创作媒介,用计算机语言控制展示内容的动态、多维度的形式,完成了艺术从图像世界到视觉艺术世界的转变。其次,新媒体艺术打破了虚拟和现实艺术的界限。如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创造出一些虚拟的三维空间,打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受众也可以加入到这个虚拟空间中去感受创作者的意图,形成了新媒体艺术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新的展示方式。
四、结语
通过对数字时代下新媒体艺术相关概念与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字时代下新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紧密融合的产物,高科技和视觉艺术从此密不可分。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依然重要,而在数字化的今天,艺术创作者更需要将创作理念与科技知识和技术要求相结合,把时代的新的文化内涵与数字时代下新的艺术形态以全新的方式去结合起来,创作出既能表达艺术内涵又有新时代审美意蕴的立体的完整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而源源不断地使用和更新数字技术,积极探索技术美学,也是艺术形式探索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陶薇薇,赵建东,张晓颖.数字媒体语境下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模式的构建及实现[J].电视技术,2018(9):134-137.
[2]高鑫. 技术美学研究(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2):69-75.
[3]王琳艳,王更新.数字技术美学的艺术创作思辨[J].传媒观察,2018(12):79-82.
[4]张一鸣.超现实主义自动化理论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J].艺术教育,2018(24):112-113.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