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丽
近年来国学强势回归,吟诵这一古老的读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上进行吟诵教学,首先,需要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介绍给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文和吟诵的兴趣;第二,要让学生了解吟诵规则,学会吟诵方法,具有运用普通话平调吟诵的能力,即能开口吟诵;第三,通过吟诵来品味、涵咏古诗文,从声韵的角度出发,结合字义、意象等方面深层次地全面地解读文本,真正领悟到古诗文的魅力;第四,通过吟诵教学让古诗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走入学生生活,达到细雨润物,陶冶情操的“诗教”作用。
笔者通过在不同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进行吟诵教学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吟诵四步教学范式:“相识—相知—相恋—相融”。通过相识(识吟诵、增兴趣、愿开口)、相知(学吟法、晓格律、辨文体)、相恋(懂声韵、品诗文、悟真情)、相融(润心灵、入生活、传文化)四个环节,将吟诵课堂教学与创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相结合,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让学生通过吟诵这座桥梁,去学习中华优秀经典和传统文化,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诗化人生的效果。笔者就吟诵四步教学范式的具体阐述如下。
一、相识
对于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吟诵”可算是一个“新”名词,虽然吟诵是我国传承千年的读书方式,但是,由于近一百年来退出了教育界,体制内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朗诵一统天下,虽然这几年吟诵慢慢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就算少部分学生听说过吟诵,可是掌握的吟诵信息大多是片面的、感性的、零星的。所以,应该采用怎么的教学方式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了解吟诵的概况,喜欢吟诵,愿意深入了解吟诵,然后通过声音、通过吟诵、通过感性的方式愿意亲近古诗文,是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通过介绍吟诵这种读书方式,要激发起学生对古诗文吟诵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文吟诵的主动性。否则,如果仅仅从吟诵知识点介绍的角度去考虑,学生会认为古诗文的诵读有朗诵即可,没必要去学“一个已经过时了”的读书方式,而且学生对带有腔调旋律的读书方式会感到奇怪,不愿尝试,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学模式中“相识”环节的教学设计就非常重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在两课时(50分钟/课时)内,达到“识吟诵、增兴趣、愿开口”的教学目标。
二、相知
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开展吟诵教学的基础是学会吟诵,学生首先要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掌握吟诵方法,拥有会开口吟诵的能力,再通过吟诵来反复涵咏分析领悟古诗文之魅力。徐建顺教授认为,吟诵教学的教学原则是低年级同学不需要讲吟诵学理,而初中以上可以讲一些规则。所以,笔者认为就职业院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而言,是完全可以掌握基本吟诵规则,具有掌握和运用普通话平调的吟诵能力。所以,在这个环节,笔者的教学目标是“学吟法、晓格律、辨文体”,具体而言,“学吟法”是要学会基本的吟诵规则: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实重长这六大基本规则,并能够运用这六大吟诵规则进行普通话平调吟诵;“晓格律”,掌握和吟诵规则有关的古诗文格律知识,如押韵、平仄等;“辨文体”,吟诵会因古诗文文体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吟诵规则,例如,平低仄高、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则适用于近体诗,而不能用在古体诗的吟诵上,虚实重长是古文吟诵规则,所以,文体不同,吟法不同,学生要学会分辨古诗文文体,从而在吟诵古诗文时遵循相应的吟诵规则。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重在训练学生的吟诵能力,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普通话平调的吟诵。
三、相恋
吟诵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吟诵的读书方式、教学手段把古诗文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声音去反复涵咏、深入理解、切身感受古诗文,通过吟诵与古诗文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養分、滋润心灵、陶冶情操。
所以,吟诵教学中,学会吟诵不是目的地,而是出发点,学“吟诵法”不是目标,而是起点。吟诵教学模式中的重点是“相恋”环节,懂声韵、品诗文、悟真情,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韵分析,体会古诗文声音的涵义,先从感性上整体感知古诗文的韵味、情感、涵义等,再结合古诗文字义、意象,全面深入地“品诗文”,并且“悟真情”,体会作者情感,通古人之情,真正让古诗文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古诗文能入情入心、滋润心灵。
四、相融
笔者在职业院校开展和推广吟诵教学,最终是想通过吟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古诗文来滋润学生心灵,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也是想通过吟诵古诗文来逐步恢复我国传统的“诗教”。所以,吟诵教学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更应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鉴于语文课堂的局限性,笔者在这个环节将吟诵教学通过“语文学习共同体”,即组建吟诵社团或者诗社的方式将吟诵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校园之中,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诗化人生的教学效果。
通过建构“相识—相知—相恋—相融”的吟诵四步教学范式,可以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系统、有效地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