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凯慧
阅读是一个不断丰富体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以往语文阅读课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体验不够丰富,加之课后拓展较少,阅读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重课前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探究,突出重难点。重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阅读课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一、重自主,引导学生自学
高中生和初中学生相比,其知识更加丰富,理解能力也较强。同时,在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作品篇幅较长,内容较多,若全盘交由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一是时间不足,二是不利于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重自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获得初步构建。当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学习,而是要以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在阅读课实践中,一是对于作品中的生字词的,要明确哪些是需要学生自学的。如《想北平》中的“廿”就要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对于关键字、词、句子,教师可采用导学案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二是对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要让学生提前了解。三是作品的内容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安妮日记(节选)》的自主阅读中,则要让学生根据每一则日记进行概括,并思考文中的问题。该环节中,要求不宜太高,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即可。四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勾画,提出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课前自主学习,教师以任务单形式布置后,在上课前要进行检查,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进行反馈,如此才能保证自主阅读的有效性。进入高中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任务形式组织学生自学,这样才能为课堂中的探究节约时间,也才利于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
二、重探究,突出重点难点
在阅读课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怕学生读不懂,于是越俎代庖,习惯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实,阅读课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需要教师逐一去讲解的,相反,教师更多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解决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难点。据此,阅读课就应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教师要根据目标来设计好问题,以问题来组织学生阅读并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丰富其阅读体验。
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该作品的阅读一是要让学生把握内容,重点把握贝尔曼的形象,而难点则是对最后一片叶子内涵的理解。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即可对小说的层次进行划分,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时间线索和情节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一点,学生先合作找出,教师再点拨。对于贝尔曼的形象,先以问题“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来引导学生阅读并概括,然后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来引导学生结合其语言、作者对他的评论、动作等进行归纳即可。如语言描写“世界上竟会有人蠢到……唉,可怜的琼珊小姐。”“天哪,像琼珊小姐这么好的姑娘……那时我们就可以都搬出去了。”可见其富有温情的特点。对于“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引导学生从琼珊和贝尔曼两个角度去交流,从其表层义和隐喻义展开交流,更利于学生理解。如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交流、去思考,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很好地抓住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阅读自然会更有效。
三、重拓展,丰富阅读体验
结合对高中阅读课的调查不难发现,课后拓展是一个短板。在课后拓展中,大多数教师是采用让学生完成阅读练习的方式进行。当然,这种方式必不可少,但过于单调,不利于学生体验的丰富。阅读教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获得感悟,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为此,要让阅读课变得更加有效,课后还要注重拓宽拓展方式,多管齐下进行拓展。
首先,拓展阅读必不可少。当下,高中学生的阅读量有待提高,以拓展阅读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阅读和课堂中相关的作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也大有裨益。其次,主题阅读。即结合教材中相关的主题单元,如“恒久的烙印”单元閱读后选择和思乡相关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主题阅读。再者是写读后感。写读后感要求要宽泛一些,让学生解读作品后根据作品的内容、人物、主题等,选择一个自己有感悟的角度着手写即可。最后,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实践活动。如“遭遇战争”单元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观看一场和战争相关的电影,如“燃烧的心”单元学习后组织学生诵读《离骚》,诸如此类,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在实践中丰富,更利于学生体验的丰富。当然,在阅读后,组织学生展开针对性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中阅读课教学中,定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和同伴合作,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后,要结合课堂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拓展,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学生参与其中,主动阅读,阅读教学效果自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