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 邵建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又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对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全面赋能,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所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人力、土地的存量与增量,三者是支撑与保障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商丘市是一个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对该市而言尤其关键和重要。人社部门承担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能力保障的重要职责,必需提升政治站位,加大工作措施,切实履职尽责。
商丘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在全市900多万人口中,16至60岁适龄劳动力约520万人,农村劳动力登记人数388.9万人,现已转移就业232万人。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人社系统立足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这一市情,切实把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向“返乡创业”趋势的转换。紧紧抓住政策引领、营造格局、扶持服务三个关键点,创新思路,主动担当,统筹兼顾,细化措施,努力做好返乡下乡创业这篇大文章。“归雁”群体逐年增多,“头雁”作用发挥明显,“归雁、头雁”效应逐步显现。全市农民工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体能到技能、从谋生到谋业、从品行到品牌”的转变,正在步入“从就业到创业、从资源到资本”发展新阶段,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聚了新的动能和势能。2018年以来,全市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数2.6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个数1.5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带动就业18.7万人。目前,全市“双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达13.3万人,累计创办经营主体11.3万个。人口红利得到持续释放,2018年统计匡算务工创收470亿元。夏邑、虞城、柘城县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1.返乡下乡创业主体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一产多,二、三产少。由于受市县二、三产业发育周期的限制,现在大多数返乡创业主要围绕一产开展,涉及工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创业者较少。二是返乡下乡的多,创业的少。绝大部分人员是因工作就近转移或因年龄、身体或家庭等原因返乡,真正能实现创业的不多。三是有想法的多,有能力的少。一方面,返乡人员中真正具备创业能力和实力的人很少,急需引导更多能人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已领办企业的返乡人员能力结构不健全,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缺陷。
2.返乡下乡创业引导方面,存在“三不”问题。一是没有形成政策扶持体系。国家和省市配套政策多口多头实施,需要整合发力,以发挥政策应有的牵引、扶持、保障作用。二是服务扶持功能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创业信息与项目没有综合性发布窗口和渠道;面向乡村的基层服务平台功能没有对等发挥,谁来办、找谁办问题有待解决,还存在项目落地难现象;县以下社会化、专业化创业服务存在投融资产品少、服务成本高、申请门槛多等问题。三是引领效应不高。真正能示范带动的创业事例少,创业门路推介少,县乡重视程度不够。
3.返乡下乡创业载体方面,存在平台缺失问题。一是县区没有专门服务返乡下乡创业的平台,现有的孵化培育载体主要由经营主体自发组织或依附现有的电商园、创业园,主题引领功能不突出。二是支撑保障平台不健全。政府引导资金、优惠政策、金融衍生产品、社保小贷、工商税务等综合式一站式服务还没有形成。三是缺乏市场关联平台,产品的产业化营销集聚度不高,存在同质竞争、低水平生存、自产自销成本大等问题,市场开拓能力、占有率、影响力小。
1.树立大人才观,体现有用即人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高学历的科技型、学者型人才,更需要技能型、实用型“工匠”。如何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各路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为我所用?需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社会氛围。一是形成新的政策集成。各地各级都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扶持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措施化、措施具体化,凡是政策有要求、外地有做法、现实有需求又可行的政策都可借鉴。二是聚焦关键群体。积极开展双乡、双业、双雁、双创“四双”行动,切实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归雁、头雁”效应,抓好头雁领队效应的发挥,在增能赋能上下功夫。以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白领灰领、涉农新经济体为供给重点,形成专技培训和业态培育,尽可能多地吸引外出人员、外地毕业生来商工作和创业,补上智力缺失这个短板。三是体现能力聚合。通过强化与各级外国专家局和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与全国和行业有影响力的市场运作主体的合作,通过三单模式(外国专家需求清单、科技应用人才清单、业务承包需求清单),赋能与本土企业和行业,解决依靠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是全方位释放事业单位专技人才的能量。通过落实改革措施,在职称、创业等方面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局面,激活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学而无用、能量沉积的弊端。
2.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要素聚集。一是以人岗匹配、产业匹配、能力匹配为着力点,整合各方面的职能、资源、资金,以农业产业培育、三产融合发展、农民职业化转换为重点,形成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激活就业为总要求的人力资源调配机制。二是重点形成要素聚合、供需顺畅、高效管用的培训平台、孵化平台、职介平台、扶持平台和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三是以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细化优化具体措施。全面激活农村农民的多业态就业,以有活干、有技能、有收入、可持续为考量点,开展行业引领型、产业聚合型、三产联动型、能力带动型多层级、多品类的争创活动,更大力度地培育、释放人力资源红利,在城乡形成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就业促进创业的燎原之势。四是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为总抓手,分工合作,抓好各类培训资源整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全面整合培训力量,用活培训资金,形成校企一体、培用一体、供需一体的大培训格局。重点抓好扶贫车间和乡镇就业基地、电商园、孵化园、产业园等平台承载建设,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3.完善扶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以村有联络员、乡有承办中心、县有综合调度平台为目标,着力形成三级联动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社保接续和政策享受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把“人员”和“才干”结合好。在全市已运行的848个扶贫车间均随点到位设立人力资源与就业保障工作站点,做到跟近贴近服务。二是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开发一批适合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专业课程,开办形式灵活、技能实用的中短期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并确保参加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农村劳动力都能享受相应补贴政策。三是抓好各类创业和致富带头人扶持和经验推广工作,积极表彰返乡创业之星、致富能手和自主创业的先进人物及企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四是结合全市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实际,围绕返乡下乡创业的基本要素,在用地政策、人才支撑、职称评定、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项目扶持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在完善上做文章,在提升上下功夫,构建更加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加大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支持力度。五是持续深入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加大措施,专项推进主题招才引智活动,打好“亲情、乡情、真情”牌,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有能之人返乡下乡,补上“能人少”“能量小”这一短板。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各项服务扶持,通过放管服等改革,实现服务措施机制化,落实“马上办抓落实”总要求,形成齐抓共管、具体有效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