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福
铺叙衬垫,也称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
一般来说,写文章,尤其是写记叙性的文章,必须着意铺设背景。因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等,都需要依托于一个特定的背景。所谓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或情境。着意背景的铺设,就是强化环境描写或情境渲染。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或情境渲染不仅能强化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不管哪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恰当地运用铺垫手法,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使人物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背景式铺垫能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2.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两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能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订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個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4.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二段,作者抛开白杨树,描绘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然后文笔一转,写到人们看久了这幅图景后的单调、厌倦之感。这些描写,都是为了给下文白杨树的出现作好铺垫,积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