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忽略了一个因素,就是观察方法的渗透。当我们流连文质兼美的行文时,常常被作者细腻的文眼触动;当我们沉浸于“相看两不厌”的美文时,时时被作者鲜活的文辞感染。美文由何而来,触景生情中的“触”便是关键,没有多角度的“触摸”,就不可能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丰富,没有会心的“触碰”,叶老先生就不可能留下“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的真切,没有心意徜徉的“海阔天空”,眼中景、心中情就不会插上想象的翅膀,留下一串又一串充满灵性与灵感的文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四年级的孩子们最为挠头的“不能把眼前活泼泼的景写得活生生”这一表达困惑与障碍,笔者借助选读课文《五彩池》一课,曾有意引领着学生由朗读生动的语言去“寻觅”作者观察的奥秘,发现作者将眼中景写具体、写生动的良方。
语文,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堂上把读与发现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几个回合的朗读,层层剥笋,让文字的内涵与精髓慢慢凸显。
一、 披文入境,幻化多姿画面
唯有用双眼捕捉周遭的千姿百态,哪怕是眉角的一丝蹵动,唯有用双耳聆听四周的声响动静,哪怕是虫儿“啾啾”的呼吸,唯有用舌头品尝世间的酸甜苦辣,哪怕是初雪的一丝冰凉,情动而辞发之际,才可能在笔端流淌出细腻生动鲜活真切的文字,才可能让我们“批文入境”,由文字幻化为一幅幅或静或动的画面。
孩子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一页页、一行行的方块字,如何引领学生让冷冰冰的、静态的文字幻化为可触摸、可看到、可听闻、可想象的情境与画面,需要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让文字的“形”“色”“味”在课堂上慢慢流淌开来,学生被带入鲜活、立体、丰富的情境中,便和作者心意想通,化身为作者,望之所望,感之所感。
在《五彩池》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刚才同学们提出了第一单元的习作困难点:如何将一处景观的奇特之处写具体、写生动。现在,咱们就走进第二自然段,领略一下作者是如何观察,才将奇特之处写具体的秘诀。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二自然段,默读,用横线标画出作者细致观察后描写具体生动的语言并朗读。然后一边朗读一边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展开想象,看看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再入情入境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可以个人展示朗读,也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当然也可以三个人。
学生自读想象,练习朗读。
师:孩子们,读着哪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读一读。(指一名同学)你来说。
生1:从“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非常多的水池,它们非常神奇而美丽。
师:你看,用心读了,入境读了,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画面。谁还有像她这样的想象?
生2:我从“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我读这一句话,眼前仿佛看到整座山上全都是水池,就像南方地区的梯田。感觉是一个葫芦卧在地上,慢慢就变成了水池。然后还有一把镰刀、一个盘子、一朵莲花,我想象到了这些画面。
师:孩子,你好会读书,你一边读书一边想象,一边和生活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你想象到的画面就有了血肉,有了色彩,就焕发了生机。你能把这一句给大家读一读吗?
该生再次朗读这句话。
师:他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速,让静止的文字动了起来,让生动的画面活了起来,真了不起!谁还有?(指另一名同学)你来。
生4:“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从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五彩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些水池就像宝石一样绚丽多彩、引人注目。
师:同学们,他将作者那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放大放大,放慢放慢,这样就形成了他眼前那幅生动的、丰富的画面,对不对?
学生配乐有感情朗读。
师:孩子们看来一边观察,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会让自己笔下的景物焕发生机,这原来就是作者将奇特的景物写得鲜活的秘诀。
二、 得法入心,调动全身感官
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后,感同身受的孩子们便可真切地体会作者笔下鲜活的文字。于是,一个个原本没有血肉的文字便化为了学生的眼、耳、口、鼻及全身的感官,化为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弦,打通了文字与情境的壁垒,去寻找作者的观察方法,去探寻文字因何写生动、写具体就如“高山流水”、知音对话了。
在教学《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时,孩子们因“披文入境”,所以,文字背后传达出来的观察方法逐一生成。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观察方法的重点预设为“一边观察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可是,课堂是灵动的,是鲜活的,更是智慧生成的,是孩子们与文字的思维共生、共唤、共舞的过程,于是,“调动全身感官观察”这一观察方法仿佛“一枝红杏”,让观察方法“春色满园”。
生1:我在朗读的时候发现作者观察时在五彩池做了一个小实验。“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米,水深不足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师:说一下作者的这个实验。
生1:实验就是作者把小拇指伸进了五彩池,就感到五彩池特别的浅,然后看见五彩池也很小。
师:看来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还要全身心地去投入。用小拇指去发现,用小脸蛋去观察,用小嘴巴去观察。原来观察要调动起我们全身的感官哦!请坐,你又告诉了我们一个观察的方法。
全身感官。
三、 朗读入情,领悟观察方法
情动而辞发,情动是观察的源头,悟得观察方法后,便给出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让鲜活的文字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流淌。观察、体验便和这一个个方块字融合,而生动、形象的文字由此走进了学生心灵深处。生动的文字原来是这般而来,学生一边入情朗读,一边随情境用不同的感官感受着、体验着;细致的观察原来是如此这般,学生一边入境朗读,一边咀嚼着细腻的姿容、颜色、味道;敏锐的观察原来这般需要用这样连续的动态描写、短促的语言去表现,学生一边投入地朗读,一边去勾连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观察与想象,观察与发现,学生在入情朗读中才晓得想象的魅力,发现的独特。这一回合的朗读,就是让文字走进学生内心,感同身受,真正习得观察的方法。
课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观察的秘诀?”学生在第二组课文中习得了“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的秘诀,和大家做了一一交流。于是,我故弄玄虚,把“观察”放大,说道:“这节课,我们就试着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才洋洋洒洒写出这么生动具体的文章?”而这,就是我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发现作者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在作者优美的文字中层层剥笋般脱颖而出:
五彩池的大小、深浅、颜色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角度观察,还 “……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的想象观察,“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的调动全身感官,“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的观察与发现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和学生内心情感融为一体。
观察即是生活,会观察的人,生活的情趣定是不一般。
学语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鲜活的文字大多源于哪些会观察、会思考的人。读中去寻找观察的密码,让一遍遍的读鲜活起来,让几个回合的读充满生机,我想,这样,孩子们才会爱上语文。
语文,实践性极强,透过语言文字,我们领着学生将会发现很多奥秘,不仅仅是观察,捧着密码,阅读与表达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