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对儿科病房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07-31 01:36周娥翁璇铃陈冰森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儿科满意度患儿

周娥 翁璇铃 陈冰森

在经济文化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临床医疗机构取得了突出性的进展[1]。目前,为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不少医疗机构开始加强对护理方法的重视,并围绕常规护理方法,对护理方法进行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就是诸多新颖性护理方法的一种,在护理过程中,从护理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通过护理风险预防方案的制定,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3]。为明确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4 例患儿展开临床研究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收的儿科患者84 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 例。同时选取本院儿科4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配每组20 例后,分别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对照组患儿年龄为2 岁-12 岁之间,平均年龄(6.98±0.14)岁,护士年龄在 18-42 岁之间,平均年龄(26.03±0.48)岁。观察组患儿年龄为1 岁-13 岁,平均年龄(6.81±0.23)岁,护士年龄在 17-43 岁之间,平均年龄(26.45±0.5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订协议,并认可此次分组研究。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儿。两组患儿及护士资料差异均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一方面,搜集患儿资料,掌握患儿的姓名、性别、病情等,对患儿的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加以讲解,使患儿及家属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定期清洁患儿病房,指导患儿保持卫生,叮嘱患儿家属定期为患儿更换衣物。同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将20 名护理人员平均分为5 个小组,每组4 名护理人员。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设置为护理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明确风险管理理念;护理组长组织组员,共同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够在护理中按照风险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及原因。对以往儿科护理工作中所记录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

1.3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护士的工作情况,对工作质量进行判定。工作质量的评定指标为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文书记录和特一级护理等。每项评分25 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2)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情况,对生活质量进行判定。生活质量评定指标为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每项25 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3)根据护理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①十分满意(80-100 分):无不良事件,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高;②满意(60-79 分):不良事件较少,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一般;③不满意(60 分以下):不良事件多,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低。总满意=(①+②)/(①+②+③)×100%。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儿科病房护理质量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见表3。

3 讨 论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形势下,儿科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4-5]。一般来说,儿科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身体机能、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因此,在病菌、细菌的入侵下,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在临床儿科疾病治疗中,为了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通常会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6,7]。常用护理为常规性护理,但是此种护理手段单一,效果较低。在医学技术发展的信息时代下,常规护理方法得到了普遍的创新。目前,风险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疾病护理中[8]。该护理模式,主要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风险防范角度实现对患者的护理。曾有临床证实,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10]。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儿科病房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

表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n=20,±s,分)

表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n=20,±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工作质量20 20基础护理22.54±0.42*17.69±0.38安全管理23.57±0.13*18.19±0.78文书记录23.62±0.23*17.84±0.52特一级护理22.95±0.14*16.39±0.85总评分93.61±1.52*71.48±0.73

表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分析[±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生活质量组别n总评分观察组对照组42 42健康指数24.01±0.12*19.35±0.51情感指数22.48±0.52*18.36±0.73生活能力23.26±0.25*17.96±0.43情绪指数22.36±0.23*17.75±0.27 94.69±1.82*73.87±64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分析[n(%)]

本研究通过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对儿科病房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明确此种护理模式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突出价值。通常来说,对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结合以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其原因的同时,提出具体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案。此种护理手段,能够使护理人员在提前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特一级护理评分为(22.95±0.14)分,总分(93.61±1.52)分;对照组特一级护理评分为(16.39±0.85)分,总分(71.48±0.73)分。此研究结果能够证实,观察组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可以体现出本次的研究是具有现实价值的。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对儿科病房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上掌握了上述管理模式,对于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价值。一般而言,对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有效的避免再次出现以往不良护理事件,从而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突出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总评分为(94.69±1.82)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73.87±64)分。此外,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97.62%,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78.57%。此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模式比较,差异明显。分析其原因,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风险管理模式。常规护理中,护理方法多具有单一性,缺乏对患儿实际身体情况的掌握,并未对以往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归纳。通过护理风险预防方案的制定,能够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患儿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具有突出性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儿科满意度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