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蔡君志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是因为冠状动脉病变,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肌细胞坏死[1]。早诊断、早治疗,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而早期诊断中,检测单一标志物效果不显著[2]。BNP 是肾素-醛固酮系统唯一天然拮抗剂,具有调节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作用,主要由心室的心肌细胞分泌。研究显示,BNP 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是缺血,正常人体血液循环中BNP 较少,半衰期为20min,生理波动较为稳定,心功能正常BNP 也可以升高,BNP 越高,表示心肌缺血越严重、坏死范围越大。本文探讨联合检测血清BNP、cTnI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1)入选标准:症状与体征均与WHO 制定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符合,全部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意识模糊病例。选择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符合研究要求且分组例数符合本研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即前壁、下壁及广泛前壁各15 例,并命名为相应组。前壁组中男性10 例,女性5 例;年龄40-80 岁,平均年龄(60.5±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01±5.22)h。下壁组中男性10 例,女性5 例;年龄42-77 岁,平均年龄(58.5±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53±5.42)h。广泛前壁组中男性10 例,女性5 例;年龄41-74 岁,平均年龄(57.5±2.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57±5.30)h。选取同期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无器质性病变胸痛者15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 10 例,女性 5 例;年龄 40-73 岁,平均年龄(56.5±2.2)岁。急性心肌梗死各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来诊后即抽取静脉血2-3 ml,送至检验科室检测。血清BNP、cTnI 由全自动免疫分析仪(PATHFAST、日本三菱公司)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按照操作说明书规范进行。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各组血清BNP、cTnI 水平。阳性判定标准:血清BNP 水平>450 pg/ml、cTnI 值超过 0.02 ng/ml 具有诊断意义。以真阳性例数/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特异度[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血清BNP 与cTnI 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BNP 与cTnI 水平比较(n=15,±s)
表1 各组血清BNP 与cTnI 水平比较(n=15,±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下壁组比较,#P<0.05。
组别下壁组广泛前壁组前壁组对照组BNP(pg/ml)554.32±380.40*804.16±390.22*#760.14±388.43*#231.24±200.76 cTnI(ng/ml)2.23±2.51*6.58±4.25*#6.86±4.21*#0.02±0.02
2.2 cTnI、BNP 单独检测与 cTnI 及 BNP 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见表2。
表 2 cTnI、BNP 单独检测与 cTnI 及 BNP 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稍不注意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并且会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并改善预后,必须及早诊断与治疗。除采用经典的心电图诊断外,心肌的生物标记物也不可或缺,本研究探讨BNP 和cTnI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3.1 BNP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作用BNP 是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肽类激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并心室扩张时,会促使心肌合成与分泌BNP。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扩张或者压力超负荷时期,可以将血清BNP作为评价指标,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一个指标[4]。另外,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方面,BNP 也有较好诊断效能,因为急性胸痛患者在就诊时若心电图未发现ST 段抬高,通过BNP 检测,可以将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筛查出来[5]。其机制可能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心脏局部出现缺血损伤,激活了全身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果持续激活,儿茶酚胺、内皮素均会对BNP 合成起到促进作用,促使其释放增加[6]。本研究结果发现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 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壁组与广泛前壁组BNP 水平明显高于下壁组(P<0.05),说明BNP 增高不仅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尚可提示发生的部位,为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者提供复查的方向。文献报道,BNP 水平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闭塞比非左前降支高,发生在左前降支血管更多;若BNP>800 pg/ml,可能与左前降支闭塞造成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有关[7]。急性心肌梗死与BNP 存在一定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后,增加了心肌坏死几率,使得心肌重构更加显著,心脏功能受损更加明显;BNP 能够更准确地将梗死局部室壁张力变化反映出来,而张力与梗死面积、左心室形态变化、心肌机械应变等因素均存在相关性[8]。
3.2 cTnI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作用血清cTnI 是心肌钙蛋白的一种亚型,通过对血清中cTnI 水平的检测,可以判断是否急性心肌梗死及病情危重度。目前临床实验研究认为肌钙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好的心脏标志物,因为作为不同的基因编码,cTnI 在组成上有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对于骨骼肌而言,采用敏感度与特异度高的免疫学法测定cTnI,可以不受骨骼肌破坏的影响,高效地辨别出心肌来源。由于cTnI 是心肌特有的成分,只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时才进入血液,即使是微小心肌损伤也具有敏感性,可以有效对心脏微小梗死灶科学评估[9]。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各组cTnI 水平比正常健康者水平明显增高义(P<0.05),且前壁组与广泛前壁组明显高于下壁组,说明血清cTnI 水平越高,心脏损伤越严重,这对临床病情判断、治疗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3.3 BNP 联合cTnI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将血清BNP 与cTnI 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高均明显高于单一的BNP 或cTnI,提示联合BNP 与cTnI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更高效特异。
综上所述,应用钠尿肽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提供另一方面的临床依据,但由于本组样本例数较少,其确切的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