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俊平 张永标 杨贞文 梁启权 侯裕娇 彭福华 陆正齐 龙玲*
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oke,AIS)的标准和基础治疗[1,2]。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是另一个在国内被认可的治疗方法[2]。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医院静脉溶栓尚未普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既往每年仅有1-5 例AIS 患者得到静脉溶栓的治疗,门针时间(DNT)长,缺乏时间窗内到达急诊的AIS 患者的统计资料。其中 2016年 AIS 静脉溶栓 5 例,DNT 中位数为90 min,只有1 例(20%)DNT≤60 min。根据国际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提出的目标,DNT 中位数应≤60 min,≤60 min 的病例应占≥50%。为改进AIS 的静脉溶栓工作,我们使用质量管理循环(plan-docheck-act 循环,PDCA 循环),为需改进静脉溶栓的基层医院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制定目标(1)提高溶栓率(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时间窗内到达急诊的AIS 患者);(2)缩短DNT,使 DNT 中位数≤60 min;(3)提高 AIS 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1.2 实施方案(1)根据PDCA 循环的原理,分析AIS 静脉溶栓实施欠佳的原因,并绘制因果分析图。(2)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骨干讨论解决方案,按照方案执行,定期检查改进效果。仍未实现的目标则进入下一个PDCA 循环。各环节详细的内容在结果部分进行了描述。(3)AIS 使用rt-PA静脉溶栓,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流程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的指南执行[1];AIS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流程则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实施[2]。
1.3 主要评价指标(1)溶栓率(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时间窗内到达急诊的AIS 患者);(2)DNT;(3)DNT≤60 min 患者的比例;(4)溶栓患者恢复比例 <( 出 院 时 NIHSS- 到 院 时 NIHSS)/到 院 时NIHSS>。
2.1 第一个PDCA 循环(2017年1-9月)(1)项目:建立AIS 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提高溶栓率;缩短DNT;提高AIS 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2)目标:通过AIS 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实施,使溶栓提高,DNT 中位数≤60 min。(3)因果分析图(图1),描述了导致粤东医院既往AIS 静脉溶栓绿色通道不成功的原因。
2.1.1 计划 (1)院内外宣传AIS 静脉溶栓知识。(2)建立多学科协作组。(3)建立AIS 静脉溶栓的标准流程。(4)确保急诊AIS 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通畅。(5)定期总结。
图1 2017年以前AIS 静脉溶栓实施不利原因分析的鱼骨图
2.1.2 实施 (1)在门诊、急诊和病区张贴AIS 静脉溶栓的宣传画和派发宣传册;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医院网站宣传,以提高人们对AIS 的认识。(2)建立AIS 静脉溶栓工作小组,包括医疗副院长、医疗管理办公室、神经内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和后勤管理办公室,由神经内科主导。核心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对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3)急诊收治可疑AIS 的病人时,即刻通知神经内科医生,同时启动绿色通道,收费单、取药单和检验检查申请单等均盖绿色通道印章,优先处理。(4)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制定了AIS 静脉溶栓的院内指南,详细陈述AIS 的识别和处理,以及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方法,并组织相应部门学习。(5)如实记录AIS 患者的基本信息、时间节点(到院时、呼叫神经内科、完成CT、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开始用药)、NIHSS 评分(到院时和出院时)、溶栓药及剂量和并发症等信息。(6)药剂科确保药物库存充足。(7)每季度分析实施情况并举行一次总结会。
2.1.3 检查 2017年 1月至 9月,73 名 AIS 患者在时间窗内到达急诊,55 人接受静脉溶栓(48 例阿替普酶,7 例尿激酶),溶栓率为75.3%。DNT 中位数为 80 min(20-600 min),13 例 DNT≤60 min,占23.6%。恢复比例中位数为66.7%,出血转化4 例(7.3%),3 例(5.5%)死亡(因大面积脑梗死的并发症死亡)。
2.1.4 改进 在第一个PDCA 循环中,溶栓工作组的成员合作良好,按照流程执行,绿色通道运行较顺畅。溶栓率明显提高,溶栓效果提高,出血转化和死亡率符合其它单位的统计范围。但DNT 仍>60 min。因此拟进行第二个PDCA 循环。
2.2 第二个 PDCA 循环(2017年 10-12月) (1)项目:缩短DNT。(2)目标:使DNT ≤60 min,DNT ≤60 min 患者比例≥50%。(3)DNT 未达标的原因分析,如图2。
图2 第1 个PDCA 循环中DNT 未达标原因分析的鱼骨图
2.2.1 计划 (1)对神经内科和急诊科的成员再次强化培训。(2)将溶栓前移到急诊,通过改进信息系统等,使急诊用药纳入医保。(3)确保药房有足够的rt-PA 和尿激酶。
2.2.2 实施 (1)从2017年10月开始,AIS 静脉溶栓开始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收治可疑AIS 的病人时即刻通知神经内科医生,评估后于急诊科溶栓。(2)既往由于信息系统原因,急诊用药不能纳入医保,只有将病人收入院才再使用rt-PA。通过改进信息系统及流程等措施,使急诊用药纳入医保。(3)神经内科负责人对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进行静脉溶栓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溶栓操作的能力,以及对血压的正确控制;并进行严格的考核。(4)药剂科定期检查溶栓药库存量。
2.2.3 检查 2017年 10月至 12月,21 个 AIS 患者在时间窗内到达急诊,16 名患者(76.2%)接受溶栓,14 例使用 rt-PA,2 例使用尿激酶。DNT 中位数为 59 min(28-80 min),DNT≤60 min 的患者有 10例,占62.5%。恢复比例中位数为80%,没有出血转化和死亡病例。
2.2.4 改进 AIS 静脉溶栓工作在急诊实施运行顺畅。经过良好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溶栓率和恢复比例保持于较好的水平,同时DNT 降至60 min以内。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显示,2007年9月至2008年 8月,有 21.5%的 AIS 患者在 3 h 内到达急诊,12.6%适合溶栓,仅有2.4%接受了溶栓,且DNT中位数是 116 min[3]。为更好地实施 AIS 静脉溶栓,很多医疗机构做了改进措施,例如美国的“Target:Stroke”计划通过回顾分析确定了实施静脉溶栓的 10 个关键措施以缩短 DNT[4]。PDCA 循环是广泛使用的质量改进工具,它可确保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虽然有医疗机构使用其改进AIS 的静脉溶栓,但我们并没有检索到有文献对其方法和实施的详细过程进行描述,因此我们将我们的研究进行报道,为有需要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通过2 个PDCA 循环,在1年时间内,成立了AIS 静脉溶栓多学科协作组,建立了较成熟的绿色通道,普及了静脉溶栓知识,提高了溶栓率,缩短了DNT,并改善了溶栓效果。总之,我们运用PDCA 循环建立了成熟的AIS 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达到预期目标,但还可再使用PDCA 循环进一步缩短DNT,并可将其推广至AIS 血管内治疗等其他医疗工作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