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及老龄人口高峰逼近,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0.76%,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2.96%,其值较2015年底分别上升0.67%及0.20%,老龄化程度加速加深;此外,“四二一”家庭结构已无法继续维持家庭养老服务常态[1],家庭养老矛盾日趋凸显,社会机构养老将成为主流。基于老年人口结构变化,解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是解决重庆市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本文采用“四大功能区”概念:①城市发展新区 包括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等12区;②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包括黔江区、秀山县、酉阳县等6区;③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包括万州区、城口县、忠县等11区;④主城区 包括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9区。“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老年群体增速快,高龄化及空巢化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如下。
2011—2016年,重庆市15~65岁人口变化增幅波动较大,最大增幅1.19%,最小增幅0.45%;65岁以上人口总数持续上升,增幅大且增速快,增幅最大、最小值为15~65岁相对值的3.41,2.18倍;截至2016年底,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24%。原因包括: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普遍呈现“四二一”家庭结构;经济、医疗、生活水平的改善延长了人口平均寿命,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截至2016年底,万州区老年人口规模达38.6万,而城口县仅4.39万人;渝中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1%,酉阳县和黔江区占比仅为16%;城市发展新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9%,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占比仅为9%。重庆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化明显。
养老设施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本文养老设施类型包括敬老院、养老院、托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及老年护养中心。重庆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养老设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共477所养老设施,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仅159所;各功能区内部差异化显著,如:主城区中,沙坪坝区养老设施高达74所,而江北区仅10所;纵观全市,忠县养老设施已达79所,而江北区仅10所(见图1)。可见,重庆市养老设施空间分布差异化明显,设施布局严重失衡。
2)养老设施床位供需不均 截至2017年4月,重庆市养老床位共105533张(见图2),沙坪坝区每千名老年人拥床位46张,其次为忠县,而江北区和酉阳县情况最差,仅有6张(见图3)。大部分区县每千名老年人所拥床位与2020年重庆市养老规划发展目标相差甚远,重庆市养老床位供需矛盾严重,养老服务规划任重道远。
人口系统是受已知信息及未知信息双重影响的灰色系统[2],可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其结构变化进行高精度预测。2010—2016年重庆市所辖区县60岁及以上人口资料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走访重庆市民政局等获取重庆市养老设施准确资料。
图1 重庆市各区县现有养老设施数量
图2 重庆市各区县现有养老设施床位数
图3 重庆市各区县每千名老年人所拥床位数
图4 万州区、渝北区、城口县、黔江区差值对比
对某一数据序列用累加的方式生成1组新数据序列,按照新数据序列的增长趋势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用累减的方法进行逆向计算,恢复原始数据序列,进而得到预测结果,模型精度检验指标如表1所示。
由于区县过多,随机选取4个区县预测结果及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各区县老年人口总数实际值与预测值浮动微弱,相对误差为0~0.35,模型序列曲线与原始序列曲线拟合度很好;除个别区县、个别年份模型精度为“勉强合格”外,其余区县均为“优”或“合格”。
2010—2025年 重庆市老年人口总数持续上升,2020年将突破830万人(见图5)。人口增速、增幅处于迅速上升通道,2022—2023年达最大增幅4.5%。2025年底,城市发展新区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94.17万人;其次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老年人口最少,仅有84.71万人。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关键转折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市场红利远未达临界值[3]。
“主干家庭”向“四二一家庭”结构模式的转变使子女养老能力逐渐弱化,市场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微弱,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将更加旺盛[4]。为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本文对2025年重庆市各区县养老床位数、护理员数及养老设施房屋建设规模需求展开预测。
老年人定义的差异使发展中国家养老床位配置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常按7%~10%配置[5]。重庆市经济、文化、医疗水平的提高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移,2017年突破167.65万人,2011—2017年年均新增6.66万人,外来人口激增必将引起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因此,本文按8%配置养老床位。
如图6所示,至2025年底,重庆市养老床位总缺口为72.54万张,需年新增80601张。万州区、合川区养老床位缺口较大;城口县、大渡口区缺口较小。其中,万州区预测总缺口为41048张;城口县缺口最小,总缺口为4175张;城市发展新区缺口最大,总缺口已达255428张,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缺口较小,预计缺口为61168张。
老年群体发病率、致残率因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对日常护理、生活保健等护理需求更加旺盛[6]。基于重庆市现有护理对象数量,采用平均值法确定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占比分别为63%,21%及16%。由于护理员在专业照护能力上有交叉点,可根据护理对象实际需求合理调度,且《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标准》要求护理员与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分配比例不低于1:10,1:5及1:3,因此,本文采用最低标准配置护理员。
表1 模型精度检验指标参照
图5 重庆市老龄化变化趋势预测
图6 2025年重庆市各区县养老床位缺口预测
如图7所示,至2025年底,重庆市共需护理员114857人,新增量为108836人,年均新增12093人;万州区缺口最大,缺口值为6074人;其次为合川区;城口县缺口最小,仅需新增630人;城市发展新区需求最大,共需护理员44121人,新增护理员42457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缺口相对较小,共需9685人,仅需新增9340人,其值仅为城市发展新区总需求的1/4。
图7 2025年重庆市养老护理员需求情况预测
居室是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出发点,根据GB 50867-2013《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0m2,双人间应不小于16m2。本文按最低设计要求对标准双人间居室配置使用面积需求展开研究。至2025年底,重庆市养老设施房屋建设规模需求如图8所示。
至2025年底,全区计划5803280m2建设用地用于养老设施房屋建设。万州区用地需求高达328384m2;城口县缺口最小,需33400m2;城市发展新区用地需求已达2229248m2;其次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基于老年人口总数及幅员面积,渝东南生态保护区需求相对较小,仅需489344m2。实施依据为规范最低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政府帮扶、社会资本入驻等特事特办。
图8 重庆市养老设施房屋建设规模预测
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已成为实现规划布局新手段,如NGUI通过比较两步移动搜索法和优化2SFCA实现蒙特利医疗设施空间布局优化[7];陶卓霖等[8]建立各需求点到养老设施可达性差异最小化模型,优化养老设施布局。为促进重庆市养老设施建设规划发展,本文基于养老床位数、护理员数及养老设施房屋建设规模预测结果,实现重庆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目前重庆市养老设施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现中心城区密集、郊区稀疏的特点(见图9)。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主城区、城市发展新区现有养老床位占比分别为30.12%,6.26%,28.87%及34.75%,2025年养老床位需求占比分别为28.47%,8.43%,24.68%及38.42%。此外,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及城市发展新区老年人占比8.16%,37.95%,而养老床位占比6.26%,34.75%,此2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当地老年人养老需求,养老床位供需失衡,“一床难求”无可避免。为体现设施使用公平最大化,本文将养老设施有效服务半径设置为3h。主城区作为重庆市经济、文化、医疗发展核心区,可将多余床位用作医疗及保健服务用床,亦可为城市发展新区提供少量养老服务,主张存量建设为主,郊区疏导为辅[9];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在满足本区养老服务外可为有效服务半径内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提供部分养老服务。
图9 重庆市各区县养老床位供需占比
为实现就地或就近养老,开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等区域除依靠本地养老建设规划,可进入万州区、忠县,实现异地养老;武隆区、秀山县、彭水县、万州区、忠县养老设施中的部分床位可为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提供异地养老服务;沙坪坝区、巴南区可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区、潼南区、荣昌区提供少量养老服务,鉴于江北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养老床位供需差距较大,建议沙坪坝区、巴南区在满足本区养老服务需求外,仅为该4区提供部分养老服务,而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区、潼南区、荣昌区则可依靠区内新建、改建养老设施或本功能区内其他区县异地养老。
为减少养老设施建设、管理、运营成本,优化过程中将中、小型养老设施合并,按每所养老设施500张床位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如图10所示。其中,红色表示合并后的养老设施布局点,蓝色表示新增养老设施布局点。可见,城市发展新区及主城区是养老设施重点规划区,可为老年人提供高层次、多功能、个性化养老服务。
图10 重庆市各区县养老设施优化分布
基于老年人口结构变化,对2025年重庆市各区县养老床位数、护理员数及养老设施房屋建设规模需求进行预测,并对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1)重庆市老龄人口将在2020年突破830万人,老龄化增速快、程度高,未来9年老龄人口将持续上升,老龄化问题是重庆将面临的严峻问题。
2)按老年人口的8%配置养老床位,全市养老床位缺口总数为72.54万张,缺口最大的区县、功能区分别为万州区、城市发展新区;缺口最小的区县、功能区分别为城口县、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3)按照1:10,1:5及1:3配置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护理员,全市共需护理员114857人,缺口最大的区县、功能区分别为万州区、城市发展新区;缺口最小的区县、功能区分别为城口县、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4)按最低设计要求16m2对养老设施标准双人间居室展开配置使用面积需求预测,房屋建设规模需求最大的区县、功能区分别为万州区、城市发展新区;需求最小的区县、功能区分别为城口县、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5)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主城区养老设施可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新区提供部分养老服务,城市发展新区及主城区将作为重庆市养老设施重点规划区域。
养老服务业是我国产业升级、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对重庆市养老设施建设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推动政企合作,弥补养老床位紧缺。政府主导,民政推动,给予民营机构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及税费减免,积极调动民间资本。
2)扩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弥补养老护理员紧缺问题。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专业化培养农村无业、失业人员,提高护理员人才储备的同时实现就地城镇化。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弥补养老建设用地资源稀缺现状。将养老建设用地纳入用地计划,调整部分闲置公益用地为养老服务用地。主城区可对闲置厂房、楼盘进行改造或重建,以存量建设为主、郊区疏导为辅;城市发展新区应以存量和增量并重,可适当加大建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