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碰撞与融合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行政办公楼(6号楼)改造为例

2019-07-31 10:23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6期
关键词:北京外国语大学门厅主楼

城市发展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新旧更替使一些固有建筑不得不为城市建设让步,三环路贯通将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分割为东、西两校区。崔院士及其带领的团队根据建筑功能及校园人流的通达性,制定了规划方案,东校区保留及完善原有格局,西校区推陈出新并强化标识性。

1 改造思路

行政办公楼(6号楼)位于东校区东北角,改造前为学生宿舍楼及老图书馆,其中学生宿舍楼是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建筑师张主持设计(见图1)。在本次改扩建设计中,建筑设计团队根据前期校园规划设计内容,确定新旧结合的设计思路。

主楼保留了原学生宿舍楼的部分标志性外貌,如建筑外立面色彩及坡屋顶形式。加建楼体与之相伴而生,新旧楼体有机结合使内部进深增加一倍有余。建筑外观新旧结合,使观者无论置身室内、外都有戏剧性的视觉感受。配楼由室外连廊及东侧展厅与主楼相连,南北相对与主楼之间自然形成相对幽静的内院(见图2,3)。

图1 改造前建筑外观

改造后的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室内设计更多工作是体现建筑空间美感。室内设计通过提取建筑元素、材质及色彩并加以归纳,尽可能使建筑材料在可视范围内延续,以保持建筑形体的完整,不会因室内设计介入而割裂。以简练方式,根据空间特性融入新的材料系统及语言。室内设计采用传承与创新、碰撞与融合的设计手法与建筑设计理念遥相呼应。

2 门厅

主楼门厅是新建楼体南扩的一部分,挑空后形成的中庭增加了建筑内部的空间联系,也为室内设计提供了良好空间界面。东、西两侧透过落地玻璃幕墙延伸至室内部分墙面材料,采用与建筑设计一致的清水混凝土,北侧原旧楼体部分延伸引用了与建筑外立面一致的灰砖,相同材质的延伸保证了建筑体块的完整性(见图4~6)。

设计从传统“支摘窗”形式得到启发,对提取元素加以简化,以木饰面装配板作为支柱及窗扇,运用于中庭顶面及挑空部分的玻璃栏板设计,形成打开的“支摘窗”,并让顶部面板自然形成错落,增加材质层次的同时,更解决了空调送风问题。带有东方韵味的木装修为经典西式吊灯提供了深沉背景,为门厅带来典雅气质,让人感受到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魅力。

图2 改造后建筑外观

图3 改造后建筑内院

图4 门厅首层

地面采用不同颜色、种类的石材,用深浅变化形成视觉区域限定,通过地面大面积石材拼贴将首层主楼、配楼、连廊在视觉上串联起来,强调了建筑的中轴对称。

图5 首层平面

图6 门厅2层

在门厅东、西两侧休息区分别设计以中国古典与西洋古典建筑平面基座形态为主题的地面拼花,象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中、西方文化教育和传播领域起到的基石作用。

门厅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细节反复推敲,以考究做法体现北外一流名校的非凡气度和精良教学品质。为避免夹胶钢化玻璃加工不到位,产生瑕疵而影响室内效果,在夹胶钢化玻璃栏板上部设置仿铜扣板以规避玻璃边缘不齐问题,安装后玻璃栏板更显精致。在夹胶钢化玻璃栏板下部贴附磨砂校徽图案,以避免校方在使用过程中自行增设安全防撞标志,破坏门厅整体效果。中间主楼梯栏杆,一方面延续50年代校内建筑楼梯栏杆扶手的方式及风格,另一方面用铁艺简化设计图案,配合实木扶手,使人步入其中有回到老学生宿舍的感觉。回风口一改常规做法,回风部分不再接管,在门厅吊顶与墙面交接部位,特地设计50mm线性回风,采用顶内直接回风的设计方式减少了风口及风管的用量。

设计中,中式“支摘窗”搭配西式风格的枝形吊灯,配合地面石材拼花,既暗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纽带,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又是对传承与创新、碰撞与融合的大胆诠释。

3 室内材料及材质的选择

3.1 材料选择

本着就近、易寻的原则。木饰面装配板表面木种最终确定为水曲柳,一则是普遍易寻,颜色纹理稳定,二则是水曲柳在室内设计材料中的应用代表一个时代。对于石材选择,进行大量市场调研,最终锁定北京本地出产的石材,即房山的汉白玉、青白石、红玫瑰、山水纹等本地天然大理石。

3.2 材质选择

材料的质感与肌理,通过材质色彩的冷与暖,材质的精细与粗糙、坚硬与温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整个门厅空间温暖、鲜活。

4 走廊及楼梯间

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材质的延续与整理,一侧墙面通过主楼梯及中庭的顺延采用大量灰砖(外墙砖),与之相对的墙面则采用白色乳胶漆,在地面进行深浅对比拼贴以强调灰、白色彩对比。顶面采用易检修的矿棉吸声板辅以轻钢龙骨石膏板的做法,材料简单且易于维护(见图7,8)。

图7 走廊

图8 楼梯间

5 会议室

会议室位于4层,既是主楼旧楼体改造的一部分,又是主楼加建的一部分,建筑保留了旧楼体坡屋顶,在与加建相连的部位设置天窗。同时,在改造中打通原有楼板,形成空间独特的2层通高会议室。遗憾的是当时的工期及造价决定会议室内部中间位置的独立柱无法取消,给室内设计及后期校方使用造成不小困扰。室内设计采取与门厅类似手法,提取我国传统木构建筑檩条的设计元素并加以变形,根据建筑空间固有的坡顶形成曲线。顶面灯具选型及安装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洛可可风格枝形吊顶,以形成视觉差异(见图9)。

图9 会议室

6 管线设备

建筑顶面玻璃天窗在为室内提供良好照明的同时也对设备管线安装要求更严苛,水电管线须严格与窗框追位、对位,土建施工队伍根本无法完成,为降低现场施工难度,特地将水电管线走向重新分配,玻璃天窗部分仅保留照明用电管,根据结构梁的排列,设计了金属仿木饰面格栅元素,让难以追位的管线安装于顶面格栅内部,为设备安装创造有利条件,起到一定遮阳作用。将原机电设计VRV四出风机器改成风管机,复核冷量后重新规划水管路由,就近排至卫生间且无需穿过玻璃采光顶。

图10 多功能厅

7 多功能厅

配楼主要功能为会议,多功能厅位于配楼2层,是本次改扩建工程中最大的厅(室),因其高度不可遮挡主楼办公室视线,加之跨度等原因造成该空间结构梁相对较大,故此室内空间净高有限。

设计为使室内空间尽可能提升,将水暖主要管线设置于房间周围的人员交通区,适当进行降低处理,采用不同材质予以区分。空间核心座位区域室内装修吊顶去除设备支管,精心计算验证后,吊顶完成面与结构梁底面平齐(见图10)。

顶面采用木饰面装配板做造型,设备末端在分板上均严格要求追位、对位,置于板面中央,造型被称之为书箱。地面采用与吊顶一致的分格方式,利用石材及木地板2种截然不同的材质进行平面化拼贴处理,实施过程中要求装修施工单位的地面铺贴要精准到位,不可在完成后进行二次整体打磨,用以弥补施工工艺造成的质量问题。经探讨及现场打样,多功能厅石材与木地板双拼地面整体效果的最终完成度较高。

项目名称北京外国语大学行政办公楼(6号楼)改造

设计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主创崔、王、辛钰

室内设计饶劢

设计指导崔、张晔

开发团队北京外国语大学基建处

摄 影 师张广源、江波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设计面积5600m2

完工时间2009年

8 结语

室内设计采用传承与创新、碰撞与融合的设计手法与建筑设计理念遥相呼应,试图打造既延续传统风貌,又满足新时代功能需求的校园建筑。

猜你喜欢
北京外国语大学门厅主楼
基于行为分析的适老化门厅家具设计研究
“熊猫”老师
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区别鉴定策略分析
非对称分布地下室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分析*
圆形和方形荷载作用下框架厚筏基础变形与反力特征研究
书柱(大家拍世界)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e road crash fatalities in Australia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
Apprendre d'hier,vivre pour aujourd'hui,espérer pour de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