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复习时的应用
——岳麓版世界史部分总结

2019-07-31 02:12辽宁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导图历史

辽宁

笔者在对中国史部分进行总结后,尝试对世界史部分进行总结。思路基本不变,即重视历史史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时间顺序;重视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从唯物史观的线索出发,关注经济的决定作用;从时空观念的线索出发,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世界上古史——客观认知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上的制度

唯物史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政治与文化事件的起因中都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教材中也明确表达了这种观点,例如,在岳麓版必修三《理性之光》中,对启蒙运动起因的表述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深入展开,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图1

图2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内容中,主要需学习三个内容,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均侧重于政治与文化部分。古希腊民主制度是一种少数人的民主制度,其诞生源于古希腊发达的商业经济,其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亦是受此影响。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民主制度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古希腊文明能够产生反对神学、重视人类自身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因为古希腊民主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故而有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呼喊。在高考中,古希腊与古罗马部分必有一道选择题,考查内容多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与罗马法律制度的特点、评价与影响展开,如2018年全国卷Ⅱ考查罗马法的原则、2017年全国卷Ⅱ考查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2016年全国卷Ⅱ考查希腊民主制度的问题。因此,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内容:古希腊与古罗马制度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它们的问题的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其根源,即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天生存在的问题——根本目的是维护奴贵族的利益。

例1.(2018·全国卷Ⅱ·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D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细审题干,可概括关键词为平民运动,通过思维导图调动相关知识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出台是因为平民运动,其影响是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削弱贵族特权,意义在于有助于实现贵族与平民的平等,但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再结合对恩格斯评论的理解以及罗马法的原则,可以得出D项为正确选项。

二、世界近代史——关注历史事件的成因与影响

图3

图4

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兴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成长,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的思想,因此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不是文化上的简单复古。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进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和沉重剥削不满,遂兴起反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从加尔文的先定论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启蒙运动的根本原因是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君主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资产阶级通过对理性王国的构建、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的设想来表达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更为繁荣,在此基础上壮大的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提出更多要求。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深化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实质,明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所以其必然反映资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诉求。在解决世界近代史原因类题目时,往往需要首先从经济方面进行考量。

例2.(2018·全国卷Ⅱ·33)图5 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 )

图5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得出重要的时间点为16—17世纪,主题为奴隶贸易,确定其相关知识点在殖民扩张这一部分。奴隶贸易是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正确选项为A项。

三、世界现代史——把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

世界现代史各个部分存在非常紧密的因果联系,其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被涵盖在时空观念中,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间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后诸多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强化学生对历史演进的认知。

世界现代史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直到现在,教材的内容以史实为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纷杂的史实,应根据时间线索,以因果联系看待它们。按照社会制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部分。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是苏联(俄)的历史。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到实现,从斯大林体制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最终斯大林体制的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苏联积重难返,被迫解体。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单一,很好理解。

图6

资本主义部分中,1929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对自身的经济制度进行思考,构建了一系列制度进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国内商品生产严重供过于求,解决的方式是国家干预经济、政府影响企业生产、增加人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中,各国国内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需要大量资金重建,通过建立世界银行,为会员国提过长期贷款可保证社会生产再建时所需的资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世界大战,主要原因是各国在危机中以邻为壑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汇率战争,无限制地进行本国货币贬值,其解决方式是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加强世界各国的货币合作,稳定国际汇率,甚至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二是贸易壁垒,阻碍各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其解决方式是建立关贸总协定(后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有削减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国际义务。正是在对经济危机的反思中,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图7

在国际关系中,主要是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政治方面主要包括两极格局的建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三个历史事件。在两极对峙中已经孕育着多极化趋势,有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经济方面主要是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无论是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是抑制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都要求人类努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图8

例 3.(2018·全国卷Ⅱ·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B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通过审题可得到关键词为20世纪60 —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可明确时间和空间,结合题目的问题“农村实现机械化的原因”,可以对题目进行转化——“20世纪60 —70年代,推动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上的强势崛起冲击两极格局,摆脱美国的控制,且20世纪60 —70年代欧洲已成立经济共同体,能同时覆盖三个国家,共同实现农村机械化,促进生产力发展。该时间线与题干中的时间线相吻合,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早于20世纪60—70年代,故A项错误;西欧社会福利制度更多倾向于扩大居民消费,减轻社会贫富不均,无助于生产力扩大,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三国农村机械化无关,故D项错误。

四、工业革命——再组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工业革命,顾名思义是以工业为主导的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不仅对经济生产领域造成重要影响,更对整个人类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笔者试图以工业革命作为起点,论述工业革命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展现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中重要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史。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增长,对制度构建的要求更有力,英国掀起议会改革,法国与德国迅速实现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构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资产阶级剥削的加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深化,要求无产阶级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与恩格斯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生产力迅速提升,急需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广大亚非国家纷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为了争夺殖民地,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引发一战。与此同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更易受到彼此的影响,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恶化,为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埋下隐患。一战结束前,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为实现本国的工业化,苏俄(联)进行经济制度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最终实现工业化,但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为工业化扩宽了道路,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恐慌,双方展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竞争,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伏笔。由此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更像一个世界近现代史的原点,之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由这个原点产生,受这个原点的影响。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便可发现,人类历史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新航路开辟后便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图9

例4.(2018·全国卷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通过材料关键语句“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可提取信息,即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结合思维导图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进行殖民扩张,而三角贸易是其扩张中最重要的手段。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涉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可调动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点回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所带来的影响,即新航路开辟促使西方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推动西方走向近代社会,但也给非洲和美洲带来深重的灾难,非洲青壮年人口大量减少,美洲遭到殖民掠夺。最后进行总结:西方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牺牲亚非拉地区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五、总结

思维导图反映大脑的思维过程,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在展现大脑的思维过程,其涉及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等。利用思维导图对高考历史考点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外,思维导图还可帮助学生解题,全国卷第42题是对一个时间段的考查,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容易地对历史进行时间分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回忆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迅速调动相关知识点,寻到给分点,提高考试分数。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导图历史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新历史
第6章 一次函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