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辛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深入各行业各领域之中,同时也影响着现代教育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必然促進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于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来说,如果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就能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我们从互联网的文化价值来看,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也让网络渠道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互联网对于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利用其优势展开课程教育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体育教育 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167-02
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情况,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人才的培养。当前教学现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较以前有所提高,但考虑到体育人才队伍的实际需求,我们也应该基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不断地分析体育发展的未来方向。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教育平台变得更加宽广,数据化、信息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也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1 现行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问题
1.1 内容和强度设计问题
按照《2018年关于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并未考虑到各个年龄层次与能力差异下的学生现状,在强度上缺乏科学性。例如以教材来说,高校的体育教材一般是以综合性的书籍为主,大致涵盖了当今时代的高校生需要掌握的体育项目内容,包括足球、篮球等,然而教材内容并不深入,并未针对某项运动进行深入研究。此时,体育教育虽然能涵盖多个层面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基于实践层面展开研究。体育科目本身就是实践类型的课程,这样的内容与强度设计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1.2 学生的差异性研究问题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也明确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说明了体育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计划。但是,当前教育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性不够重视,在具体的技术学习环节只要求基础动作练习。高校学生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程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经过课下的锻炼和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如教师未根据学生差异进行针对性授课,也会导致教育工作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1]。
1.3 未突出学生的主体体位
高校教育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更多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实际上,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中,学生和教师在交流互动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例如在足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再要求学生自行展开练习,教师予以指导,其目的在于计划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节。但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没有展示的空间,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无法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的过程之中,这也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 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2.1 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互联网支持下的体育教育工作与传统教育模式差异显著,基于学生认可度与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意识与态度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变化趋势,说明互联网的优势得到了体现。具体来看,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两者直线形成了协调配合,在内容设计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始终跟随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教育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将其以视频、图片的形式予以展示,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所提升。针对于高校男学生普遍喜欢的篮球运动,在教学前不妨先播放一段NBA精彩集锦,包括暴力扣篮、远距离三分命中、盖帽等具有感染力的技术动作,可以瞬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播放完毕之后再展开教学工作,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主动接受教育过程。可以说,这种互联网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与整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短时间内将需要传递的教育资源信息进行了融合。在未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仍然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向之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必然促进现代教育水平的提升。
2.2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对传统篮球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具体来看,将教学计划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熟悉理论知识、技术动作掌握与配合巩固。以篮球训练为例,首先让学生进行篮球的基本练习,包括抛接球、传球、运球等,之后再进行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包括运球转身、急停、断球等。最后在巩固环节进行投篮、上篮、罚球与战术演练。教学环节中高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实际参与兴趣,发挥了互联网的新媒体功能,利用网络与传统教育结合的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2]。
3 互联网引导下的高校体育教育
3.1 体育资源合理运用
体育资源可以是多个方面的体育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向学生传播相关的体育教学资源,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无论是什么项目,通过视频动画进行技术分解,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不会因为某些细微失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环节,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优势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学生的参与过程中了解教育过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2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分析
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地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让教育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包括学生的体能测试状况,如3个月内不同时间段学生50m的考评成绩以及类似的运动技能学习数据。从信息分析的结果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学生的喜好、学生的能力差异等,降低教育过程的不明确性,使得教材内容、教学计划等都可以有序展开[3]。
3.3 能力考评
利用APP等软件来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检测评估,也能通过各项运动项目的成绩来进行综合评价,保障学生能力的提高。换言之,在教育中引入互联网资源,借助新的学科咨询信息、行业信息与教育理念,将其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例如可以通过APP软件来调查学生对于当前教育模式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其独立的思想意识与判断能力,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让传统的能力考评突破了众多限制条件的束缚,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进行管理,也符合运动健身与体育强国的人才培养目标[4]。
4 结语
从理论层面来看,互联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转变了现有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从实践结果上看,改善了教育质量和教学体系,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与标准。当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互联网本身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尤其是互联网和体育学科之间并没有实现高度融合。未来的教育研究中,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类教育问题,从理念、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促进新时期体育教育朝着智能化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刘从梅,李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2):15-16.
[2] 姜勇,王东海.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99-103.
[3] 李晓婵,于鶴,王治国.探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网络化体育教育建设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5):74-75.
[4] 邹文君,马立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江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明日风尚, 2017(2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