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琼
摘要:“双一流”建设重点强调加强大学学科建设,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重要理念。为了培养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吉首大学对环境工程[1]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清洁生产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针对清洁生产重点课程的短学时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从而提出综合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090-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简称“双一流”)[1]。“双一流”建设与“985”和“211”工程不同,它的宗旨在于“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加强大学学科建设,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2]。国家现在大力支持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成绩显著的企业。为响应国家大政方针,针对大量工业企业的迫切需要,国家各工科院校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也很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培养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吉首大学清洁生产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开设,学校自该课程开设以来,就一直是36学时,相较而言属于短学时课程。尽管课时相对较少,但清洁生产课程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2003年颁布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2009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资源与人口的矛盾制订了法律框架。各行业要严格执行上述法律,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就需要大量的既懂环境工程专业,又熟知清洁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多年的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实践,对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课堂教学
清洁生产课程共36学时,其中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和强化实践三个部分。其中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各占10个学时。但是清洁生产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3]。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我们需要将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学过程中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因为这样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从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开始,让学生学会自己从原辅材料和能源的初步计算,简单的技术工艺的设计开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去了解更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各种不同的废弃物如何进行回收利用等。
另一方面,案例分析也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4]。它可以有效地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比如讲到清洁生产审核时,就可以举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案例,该企业废物在哪个环节产生?此环节为什么会产生污染物?如何消除这些污染物?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企業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清单、污染原因和方案的实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清晰地去了解清洁生产审核的整个过程,进一步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方案——既能使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又能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应。
三、强化实践
清洁生产课程若不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即使学生掌握了清洁生产的基本理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实际应用[5]。其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企业实习和课程设计等环节,而清洁生产课程的强化实践主要以企业实习和课程设计为主。针对强化实践环节,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或者招聘行业的专家,比如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工人为学生讲课,对学生实际操作教学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在企业实习时,如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等,技术工人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状调研部分的知识点(如企业工艺流程分析等)。学生要进一步与企业清洁生产专员进行交流,学会如何选择清洁生产方案,体会清洁生产与传统工艺的区别及获得的经济效益。另外,学生还要进一步提高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将课程设计的内容按照企业性质分为不同的清洁生产设计方案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整个设计,避免部分学生的惰性,可采用每个学生完成一个题目的方式。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所给题目的参数,自主设定备选方案,自主进行物料和能源核算,通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比较来选择最佳方案。通过课程设计,使课堂理论知识更加直观,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最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整体性评估的手段。考核的分数仍然由上述几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出勤率、课堂互动、调研汇报及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出勤率并不单单指的是教师上课前点名,还包括课堂教师提问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堂互动是指对于那些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积极讨论的同学给予一定程度的加分。另外调研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上网查资料或者实践考察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及国外在清洁生产应用案例及其发展趋势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国外一些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并分析其是否能够应用到我国的部分企业中。通过调研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能进一步扩大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知识面。这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最终期末测试是必要的,它是对学生在清洁生产课程掌握情况的一个最直观和整体的测试。但试卷内容不宜过于客观化,即停留在一些死记硬背的概念上,而应更多地停留在一些应用方面的考核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也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度。
五、结语
清洁生产课程是吉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清洁生产有了全面的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在全过程的考核模式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着“学寓于乐”的理念,继续对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培养出更多具备清洁生产知识的环境工程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孟艳,刘志军.“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的三重逻辑——以河南大学学科建设为例[J]究生教育研究,2017,(4):67-71.
[2]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1):9.
[3]丁建东,张彦.地方高校短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改探索[J].绿色科技,2018,(13):305.
[4]蒋立先.基于“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240-241.
[5]洪俊明.清洁生产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02):55-57.